首頁- 資訊 > 詳情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算好“節水賬” 奏響富民大合唱

                  2023-09-09 11:44:22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尚杰李慧

                  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地處葉爾羌河與提孜那甫河沖積扇的中上游,是全疆的農業大縣、林果大縣,當地盛產的駿棗、核桃、蘋果被稱為“澤普三寶”。

                  日前,記者跟著“沿著河湖看新疆”采訪團,與澤普縣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田間地頭、果園林間,聽農戶們算算“用水賬”、談談“節水經”。


                  (資料圖片)

                  在澤普縣古勒巴格鄉下阿爾硝村7組,推開農戶家門,皮膚黝黑的庫尼都孜·沙地克迎了出來。他展示了手機上剛收到的水費通知單,上面清楚地寫著:糧食作物面積50.5畝,糧食作物用水量12372.5立方米,應繳納水費1754.42元。

                  澤普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艾合買提·艾海提掐著指頭算起賬:庫尼都孜·沙地克種地全部用的滴灌,糧食作物一年要澆8次水,每次每畝不超過30立方米,執行水價是每立方米0.1418元,估算下來,每畝水費34元錢,合計水費1700多元。

                  農田澆水量,怎樣能控制得如此精準?艾合買提·艾海提說,鄉里建有水費征收水權交易綜合服務中心,配備有自動化量測水設備、自動化控制閘門,村里配備計水員,各小組有澆水員,“設備+技術+人工”確保每次澆水都能精準控制、精確測量。

                  這位水利局負責人并不“貪功”,他認為田間節水主要得益于農業部門的高標準良田建設。

                  澤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新志接過話茬介紹,近幾年,農業部門在推進高標準良田建設中,同步實施高效節水工程,澤普縣農田滴灌面積從12萬畝增加到30萬畝,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節水效果明顯。

                  澤普縣節水的努力并不局限在田間地頭。在下阿爾硝村9組,澤普縣水利局項目辦主任陳忠帶著人員,正在巡查已改建完工的斗渠。區別于常見的敞口土渠,這條斗渠三面鋪裝混凝土板,頂部加裝蓋板,宛如一條長龍穿越黃色沙丘。

                  “這條斗渠長2.8公里,全程穿沙丘而過,過去土渠滲漏量高、蒸發量大、輸水時間長、渠道易淤堵,群眾澆一次水清一次渠,勞動量很大。”陳忠介紹,斗渠改造后變成輸水暗渠,經過兩次輸水實驗,水利用系數從過去的0.47提升至0.95,僅此一項,年節水量就達37.4萬立方米。

                  “過去我們早上放水,晚上才能到田里,現在渠首開閘,兩個鐘頭就能到田里,因為水是從暗渠走,大家都管它叫‘新時代的坎兒井’?!?組村民買買提·吾斯曼說。

                  作為農業大縣,澤普縣農業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92%。艾合買提·艾海提測算,灌區骨干節水工程、田間節水工程的建設,將讓今年全縣新增節水量突破1000萬立方米。

                  結余的水都用在了哪里?在澤普縣奎依巴格鎮廣袤的戈壁荒灘上,記者找到了答案。

                  在澤普縣萬畝特色現代富民產業園內,百萬株蘋果樹苗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邊。工人們穿梭在兩米多高的樹林中為果樹拉枝開角,好讓果樹來年順利掛果。

                  “正是農業、水利部門的高效節水措施的實施,向戈壁要產業、要效益、要就業變成了現實?!碑a業園負責人張國軍說,從去年開始,澤普縣在“以水定產”的前提下,分兩期建成了這個全疆最大的無支架半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基地,帶動全縣特色林果業實現了提質增效。

                  為了提高種植效益,該產業園改喬木種植為砧木栽培,可以使掛果期、豐產期提前兩年。采用矮化種植新模式,每畝定栽110株,盛果期畝產能達4噸,畝均收益可達4萬元左右。

                  “如今,富民產業園里形成的固定資產和果樹資產已經量化確權到全縣42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用于扶持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只要我們做好高效節水這篇文章,就能更好地奏響富民大合唱!”澤普縣委常委艾克木江·阿不來克木信心滿滿地說。

                  標簽:

                  上一篇:“草、光、氣”——探訪亞運足球場館“黑科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