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那處處盛開的格桑花

                  2023-08-31 17:02:35來源:?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王雯靜 萬瑪加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李春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懷著對山宗水源的崇敬之心,我們從青海省會西寧出發,去往可可西里、曲麻萊、治多、雜多、瑪多……

                  一路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埡口不知道翻過了多少個。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讓我們目不暇接,忍不住贊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可感可知。

                  在三江源,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黑頭發的人要依賴于黑毛的牦牛,黑毛的牦牛要依賴于金色的草原”。在他們看來,牛肥馬壯羊健康是草原的恩賜,保護草原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行動自覺。

                  在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還未設立之前,三江源的很多牧民就完全自愿地承擔起生態管護的任務,他們歷來有崇山敬水、保護環境的文化傳統。正是基于此,三江源國家公園將世代寄居于此的農牧民群眾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

                  29年前,杰桑·索南達杰為了保護藏羚羊,在與盜獵者的搏斗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第一個保護站就以他的名字命名;29年后,超過1.7萬名牧民放下手中的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變為生態保護者,守護世世代代生活的美好家園。

                  23歲的才仁洛松從小便聽著索南達杰的英雄故事長大。2023年6月,他正式成為可可西里索南達杰保護站的一名生態管護員,負責照顧被救護的小藏羚羊,“索南達杰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我們要接好這個接力棒,保護好這些‘高原精靈’”。

                  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黃河的重要支流洮河從這里發源。前不久,我們在采訪那達慕盛會時驚喜發現,在集會結束后身著各色馬甲的環保志愿者們,自發地將草原上的垃圾拾撿起來,其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從國家公園內,到國家公園外,生態保護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

                  走進三江源時,正值最美的季節,碧綠的草原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這些都是什么花啊?”我們向當地牧民打聽。

                  “這些都是格桑花。”一位牧民說。原來,在藏語里,格桑花是幸福花的意思,可以代指青藏高原上的各色花卉,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一路行進,透過車窗向外看去,湖面平靜如鏡子,映射著湛藍的天空和蒼茫群山。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格桑花不止綻放在草原上,也盛開在三江源各族群眾的心中。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1日05版)

                  標簽:

                  上一篇:緩解“開學季焦慮”這份指南請收藏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