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繃緊防汛救災這根弦

                  2023-08-22 11:42:44來源: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資料圖片)

                  今年入汛以來,受多輪臺風和強降雨影響,我國多地自然災害風險居高不下,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多發,防汛形勢復雜嚴峻。“七下八上”正是防汛關鍵期,是防汛最吃勁的階段,務必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始終繃緊防汛救災這根弦,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

                  我國汛期自然災害具有發生范圍廣、突發性強、致災重等特點,往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汛工作存在諸多困難。預防是打好防汛硬仗的“先手棋”、關鍵點,應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風險,盡可能將自然災害伴生的風險化解在萌芽階段。

                  對于如何準確把握今年主汛期形勢,國家有關部門已組織了多次聯合會商。盡管全國已建成近10萬處水雨情監測站,但我國水庫、堤防數量多、分布廣,部分險情難以及時被發現。對此,應進一步提升汛期災害監測能力,充分發揮汛期災害監測和綜合指揮調度平臺作用。利用各類自然災害監測站網點,緊盯中小河流水文監測、重點城市防洪排澇情況,及時研判災害性天氣風險,并評估其致災力,從預見期和精準度兩方面形成早期風險評估。加強信息共享和上下聯動,提升監測預報預警和群測群防能力,形成國家、流域、各省上下聯通、部門協同、標準一致、成果互動、相互驗證的防災聯合調度,提升研判汛期風險能力,提供預判垮壩、決口等重大風險的可行方案。

                  防汛的關鍵在于流域防洪工程的調度。如何削減洪峰勢頭,科學精細調度干支流水庫,是對決策科學的最大考驗。進一步發揮防洪控制性工程作用,提高洪水調蓄能力,利用蓄滯洪區減輕防洪壓力。提高科學調度水平,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以流域為整體、以重要水利工程為要素、以防洪安全為前提,科學調度防洪工程,充分發揮調洪削峰作用,實現預報和調度相融合,為轉移風險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防汛的目標是實現人民群眾安全和社會穩定。提升汛期災害風險規避能力,是對防災減災成效直接有效的反饋和檢視。目前,海河流域洪水逐漸消退,松花江流域洪水演進過程復雜,不少基層工作人員和群眾的防災救災實戰經驗不足。應進一步強化系統預警功能,動態研判成災風險,完善預警手段,提前采取行動。根據不同致災因素、致災級別、致災組合制定覆蓋高危地區的群眾轉移預案,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修訂完善。堅持安全第一、避險為要,強化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視情提前組織危險區人員轉移避險。要提高公眾自救避災意識,加強應急管理能力培訓和提升,借助社區平臺和應急志愿者隊伍裝備和人才優勢,推動自救互救知識普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鮑淑君)

                  標簽:

                  上一篇:世界杯熱身結束,中國男籃找到贏球方法了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