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網揚州8月13日訊 (記者 李培剛)公元前486年,“吳城邗,溝通江淮”。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的邗溝,成為大運河2500年前的“原點”。8月13日,“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網上主題宣傳正式開始江蘇段采訪活動。在揚州運河之畔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看到一江清水正奔騰向北,悠悠的水脈與湯湯的文脈在這里流淌。
水脈悠悠
南水北調是國家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其中,作為東線工程源頭的江都水利樞紐,被譽為“江淮明珠”。正是從這里,一江清水向北輸送。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錢邦永介紹,江都水利樞紐工程興建于1961年,是全國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規模最大的泵站樞紐。“它就像一個神奇的‘調節閥’,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使江淮互調互濟。”
據了解,江都水利樞紐是集抽江北送、自流引江、抽排澇水、分泄洪水、余水發電、保障航運、改善生態環境等七大功能與一體,可謂是本領多多。在這里長江之水往高處流去,一江清水被送往北方,而改變水流的就是泵機組,在地面機組層,一排泵機轟鳴著,將水源源不斷的汲取運往北方。
在現場看到,水泵汲水數據實時在大屏幕上顯示,錢邦永介紹,目前江都水利樞紐已經實現了遠程監測和調度,未來,在管理的智能化和集中遠程調度、控制方面,還將有新的規劃。
文脈湯湯
在揚州瘦西湖畔、北護城河邊,復建的文匯閣古樸典雅,水亭環繞,重現當年盛景。作為清代貯藏《四庫全書》的七大藏書樓之一,文匯閣今年4月復建完成并正式開放,成為運河文化新地標。據介紹,樓閣從外面看為兩層,實則共三層,二樓三樓藏有歷時12年復制完成的《四庫全書》。
揚州國旅文匯閣管理部經理邵媛介紹,清乾隆年間編成的《四庫全書》歷史上謄抄過七部,分別藏于全國七個藏書閣,其中有五部藏于運河沿岸,分別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以及北京的文淵閣和文源閣。
據了解,文匯閣始建于1780年,1854年文匯閣及其藏書毀于戰火。今年文匯閣復建完成并正式開放,《四庫全書》重新入藏,時隔169年書與閣再次相逢。
據介紹,目前揚州文匯閣二樓、三樓區域也對公眾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五,市民游客可以在預約后免費參觀。
標簽:
中科院院士許寧生:提倡人工智能等成大學必修課,文科也需學
2023-08-16奇德新材:暫時沒有與越南電動汽車制造商VinFast Auto Ltd有相關業務往來或合作關系
2023-08-16內蒙古自治區公布首批生態文學推薦書目
2023-08-16美邦服飾(002269)8月16日主力資金凈賣出763.27萬元
2023-08-16南明區首個全國生態日活動在甲秀樓舉行
2023-08-16《上海市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臺管理規定》出爐,官方解讀來了
2023-08-16布里奇斯曬與里夫斯對位照@對方:你太小了 后者回應:別胡說
2023-08-16由于編劇和演員罷工,科幻電影《創:戰紀》續作無限期推遲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