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 陳溯)在15日舉辦的中國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上,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草局)發布了美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成果顯示,中國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持續增長,全國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積13.14億畝,居全球第一。過去十年,中國為全球貢獻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草地面積39.68億畝、居世界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濕地總面積8.45億畝,居全球第四。中國對508萬多株古樹名木進行全面保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
在防沙治沙方面,中國通過深入實施“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05億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率先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為世界提供了防沙治沙中國方案。
國家公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了國家公園“四梁八柱”制度體系,出臺《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布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分布著50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目前,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對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打通了1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東北虎豹種群持續增加,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東北豹數量超過60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6群37只。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在北京、廣州設立了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云南亞洲象北移南歸獲得世界點贊。
中國已全面建立起林長制體系,現有各級林長近120萬名,構建起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法律制度框架。(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