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日前印發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明確提出要促進農村消費。促進農村消費在我國擴內需促消費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成為時下關注的熱點。
當前,我國農村消費保持了較好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月份至6月份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約3萬億元,增速達到8.4%,高于城鎮增速0.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農村消費與城市消費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另外,在各地政府的推動下,許多商貿零售企業、平臺經濟企業、文化旅游企業、養老服務企業等下沉農村市場,推動農產品直播帶貨、社交拼團、鄉村文化旅游、智慧養老等農村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不過,在肯定我國農村消費發展成績的同時,也應注意到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包括農村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不夠強、優質消費供給不夠充分、經營主體競爭力不足、消費環境不夠完善等。未來,要努力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優化農村消費供給,培育壯大農村經營主體,不斷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多措并舉激發農村消費活力。
要努力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通過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向農村中低收入群體定向發放消費券,覆蓋包括餐飲外賣、交通出行、休閑娛樂、鄉村旅游、健康養生、居家養老、戶外運動等在內的多元化消費場景。加強對農村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在失業保障、社保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減輕靈活就業群體的支出負擔。
要持續優化農村消費供給。完善農村商業網點布局,支持城市流通渠道、品牌、平臺企業等下沉農村市場,豐富農村地區的農家樂聚會、鄉村生態游、房車度假等中高端消費供給,同時引導農特產品進入城市商超、便利店、社區商店等銷售專柜。健全農村商品物流配送體系,推動公益性農貿市場、公共加工配送中心、共享性檢驗檢疫中心等建設和改造提升,支持企業規范建設冷鏈倉儲物流系統。進一步完善農村末端配送網絡,支持社區智能配送柜等現代倉儲物流設施在農村地區的推廣,以智能終端打通農村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從而提升農村商品供給效率。
要培育壯大農村經營主體。鼓勵有實力的平臺企業下沉農村市場,以品牌和供應鏈賦能,為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個體商戶提供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銷售分析、店面設計、庫存管理等服務,培育具有較高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的農村商業實體店鋪。引導電商平臺對農村傳統零售終端進行改造升級,應用數字技術引導生產、促進消費。引導農村供銷、郵政等企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優化重組,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要不斷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完善農村消費維權網絡,在鄉鎮設立消費維權工作窗口,聘任消費維權監督員或消費維權聯絡員,全面參與消費法規宣傳、督促規范經營、協助調解糾紛等工作,完善基層消費維權站點服務職能,更好服務農村消費者。加大對各類農村經營主體的監督檢查力度,充分發揮社會信用聯合懲戒機制的作用,將企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 (作者:付 江 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