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菜市場游”成云南暑期新玩法

                  2023-08-05 09:59:56來源:新華社

                  來自湖南邵陽的游客鄧磊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購買野生菌(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記者趙珮然)正值暑期旅游旺季,這幾天,湖南邵陽33歲的鄧磊與妻兒來到中國傳統的旅游目的地云南昆明避暑。他們到昆明的第一站不是熱門景區,而是直奔了一個大“菜市場”。

                  當前正是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節。云南人對品嘗野生菌的熱衷以及云南人食用野生菌的趣事,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到了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吸引了大量“目光”。


                  (資料圖)

                  位于昆明官渡區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雞樅、松茸、青頭菌、見手青……琳瑯滿目的食用野生菌從這座市場發向全中國,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

                  走進這個大“菜市場”,鄧磊說,從沒見過這么多種類的野生菌,“我們從網上看到了關于云南野生菌的各種信息,這次專門帶孩子來深度體驗一下。果然名不虛傳,我還買了兩箱快遞回家。”

                  在這個交易中心市場部主管翟占世看來,像鄧磊一家這樣拖著行李箱來的“菜市場游”游客,成為今年這里的“新風景”。“我們近期日均野生菌交易量達500噸左右,日均人流量超2萬人次,其中不少是游客。”翟占世介紹,“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交媒體的快速傳播。”

                  游客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購買野生菌(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幾乎與鄧磊一家同一時間,來自上海的“00后”女孩劉子鈺和朋友走進了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大觀篆新農貿市場,拍照嘗鮮,徜徉了小半天。穿過窄窄的巷道,打卡的游人和買菜的市民熙熙攘攘地匯在一起,不少門店前還排起了長隊。

                  “到了市場才知道,昆明人說的‘斤’是指公斤,中國其他城市的‘斤’大都是指市斤。”劉子鈺認為,與以往觀光的旅游方式不同,當代人尤其是當代年輕人,更希望真正“觸摸”旅游目的地,“而且,像云南這樣的邊陲地區,飲食等很獨特。網絡將它展示給了世界,刺激著大家的好奇心、挑動著大家的味蕾。”

                  據不完全統計,大觀篆新現在日均客流量高達6萬人次。這里,汽鍋雞、諸菌、乳扇乳餅、茄子酢等云南特有的食物皆可尋見,樹番茄、木姜子、金雀花、刺五加等果蔬與外地皆有不同。“有位老作家曾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我寧可去逛逛菜市……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在節奏如此之快的當下,人們想找到真實的生活,融合了各種‘煙火氣’的菜市場無疑是最好的窗口。”劉子鈺說。

                  游客在昆明市大觀篆新農貿市場排隊購買“網紅小吃”(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大數據也驗證著翟占世、劉子鈺的感受——這個暑期,“菜市場游”成為云南深度游的新玩法。美團、大眾點評等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云南區域“菜市場”搜索量環比增幅超160%;“大觀篆新農貿市場”關鍵詞搜索量環比增長近190%,評價數增幅超60%。

                  在菜市場體驗美食、感受煙火氣的同時,中國年輕人還不斷將美食攻略、逛吃地圖分享在網絡平臺,“在普洱五一市場,到處是游人的‘知識盲區’,你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叫不出名字的鮮花、昆蟲、藥膳,全擺在攤位上稱斤論兩。”“在麗江古城的忠義市場,游客不時與身著‘披星戴月’傳統服飾的納西族、纏大包頭的彝族、穿著扎染的白族居民擦肩而過,民族風情淋漓盡致。”……

                  “旅行的下一站,我還會找當地最有代表性的菜場去逛一逛。”平日總愛點外賣的鄧磊說,等旅行結束后打算回邵陽的菜市場采購一番,嘗試好好做一頓飯給自己和家人。

                  標簽:

                  上一篇:各地多措并舉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