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32分,因強降雨被困于門頭溝落坡嶺的K396次列車首批328名乘客抵達北京豐臺站。此前,他們已經被困兩天兩夜。
因要在夜里徒步數小時,所以首批旅客年齡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抵達站臺后,旅客們被有序引導乘坐出租車、擺渡車或者地鐵離開車站。在東落客平臺擺渡車前,手拿大喇叭的鐵路職工重復著:“大家放心!已經到北京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早5時30分,鐵路部門開行臨時列車前往斜河澗站。抵達后,組織328名因水害滯留豐沙線內的K396旅客統一乘車返回北京豐臺站。與此同時,鐵路部門正在全力搶修線路,并組織260余名人員徒步攜帶生活物資前往臨時安置點進行補給。
列車到站前,多個部門早已忙碌起來。豐臺站站臺上,輪椅、擔架、食品等全部就緒,鐵路職工分組列隊,在每個車門處迎接旅客。重點站區管委會協調鐵路部門為到站旅客開辟專用綠色通道,在通道沿線部署工作人員,確保旅客快速到達出租車調度站。同時,協調交通委緊急調集400輛出租車在站區調度站集合,為旅客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同時緊急調集兩輛免費大巴擺渡車在站區待命。協調衛健委、120急救中心緊急派出5臺救護車待命,為旅客提供健康監測服務。
8時32分,一輛綠皮火車緩緩駛進豐臺站。列車停穩后,旅客們陸續下車,雖然很疲憊,但不少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終于到北京了!”一位牽著小女孩的媽媽激動地說。
抵達站臺后,旅客們被迅速引導乘坐出租車、擺渡車或者地鐵離開車站。“接到通知后,我們組成一百人應急小分隊,做好換乘引導組織方案,幫助疲憊的旅客拿行李,把他們安全送上接駁交通工具,并協助旅客辦理退票改簽業務。”北京豐臺站副站長王建介紹。記者了解到,選擇打車的旅客,由鐵路部門負責提供打車費,選擇乘坐地鐵的旅客,管委會協調發放地鐵乘車卡。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組織有序,選擇乘坐出租車離站的旅客,從下火車到上出租車,僅用了不到20分鐘。
二層東落客平臺,一輛大巴車貼著“鐵路應急保障車”字樣,手拿大喇叭的鐵路職工重復著:“大家放心!已經到北京了!”這句話,讓今年20歲的小楊十分溫暖,這位上大學二年級的姑娘雖然徒步了4個多小時,鞋子上全是泥巴,但她告訴記者,這兩天經歷了很多感動:“被困當地時,村民把能吃的全拿給我們,米面、蔬菜、水果,基本沒餓著。看見北京局的火車時,非常激動!現在感覺很幸福。”
今年26歲的厲藝,抵達豐臺站后,在鐵路職工幫助下,辦理了接續列車退票改簽。“今天早上差不多5點,武警戰士帶著年輕點兒的旅客走出來,7公里路走了差不多4個多小時。”厲藝告訴記者,他們一路沿著鐵軌走,穿過6個隧道,“沿途受災嚴重,滑坡很厲害。但一路都看見有人在搶修,非常感動。”
從絕望到感動,厲藝講述了很多個難忘的細節——停水停電,當地百姓接雨水用煤氣給旅客們煮米飯,還有人拿出自家的床墊;18戶人家清空場地,先安排300多個孩子休息;昨天直升機空投三四次物資,武警戰士也背來很多物資;為了迎接武警戰士,鐵路職工組成先行隊伍,冒著危險走出去,將隊伍帶回安置地點……
記者了解到,K396次列車旅客中還有43名參加研學的孩子,年齡均在11至13歲左右,他們分別從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呼和浩特、包頭等地上車,3名老師陪同。轉運過程中,大家自發將條件相對較好的社區大禮堂留給他們使用。
截至記者發稿時,鐵路部門、重點站區管委會已經順利完成300余名旅客抵離服務保障任務。記者了解到,剩余滯留人員今天也將陸續回到北京。本端記者將持續關注。(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宏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