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太陽穿過薄霧,為蘇尼特草原帶來又一個黎明。迎著朝陽,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早早忙碌起來,他們收拾服裝、打包樂器、搬運音響,準備前往50多公里外的解放軍某綜合訓練基地,與來自湖南省文聯、內蒙古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共同開展慶“八一”慰問演出。
演出在歌舞《舞動盛夏》中激情開幕,呼麥、馬頭琴、舞蹈等節目輪番登臺,贏得臺下陣陣掌聲,獨具特色的節目展現出新時期軍愛民、民擁軍的真摯情誼。
“在剛才表演的歌伴舞節目《領航》中,我們特地換上了民兵服裝,希望能更好地體現軍民魚水一家親的精神風貌。”舞蹈演員蘇木巴雅爾說,“在八一建軍節之際,希望通過我們的演出,慰問最可愛的人。”
烏蘭牧騎被譽為“紅色文藝輕騎兵”,具有隊伍靈活機動、隊員一專多能的特點。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和各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推動烏蘭牧騎在守邊固邊中發揮作用,筑起紅色雙擁堡壘,激發社會各界愛邊興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錫林郭勒盟雙擁辦副主任王海東說:“我們積極協調各地烏蘭牧騎,充分發揮‘紅色文藝輕騎兵’的作用,通過專題創作、慰問演出、結對共建等活動,更好地促進戍邊守邊、固邊穩邊和文化潤邊。”
據了解,錫林郭勒盟各支烏蘭牧騎每年累計創作推出30部以上邊疆軍民守邊固邊題材的藝術作品;蘇尼特右旗、阿巴嘎旗等邊境旗縣的烏蘭牧騎,采取集中演出與分散演出、流動演出與陣地演出相結合的方式,到邊防哨所開展文藝宣傳活動。
“我們是邊境旗縣,許多牧民積極成為護邊員,在巡邊護邊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感人的軍民團結故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說,今年慰問演出中很受歡迎的情景好來寶節目《兵民攜手謀幸福》,就是以“全國邊海防工作先進個人”、護邊員特木爾巴特爾為原型創作的。
特木爾巴特爾20多年如一日在邊境線上巡邊護邊,多次幫助邊防連隊拉運人畜用水、生活物資,與邊防連隊保持著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軍民關系。
“牧民哨所作用大,響當當的堡壘戶。配合駐軍邊防連,守邊護邊防偷渡。民兵是民也是兵,保家衛國有義務……”朗朗上口的好來寶臺詞,道出了特木爾巴特爾對守邊工作的真情回顧,這個節目一推出,就獲得了觀眾的喜愛。扎那說:“烏蘭牧騎根據當地邊防連隊等指定的時間安排,積極開展采風服務活動,我們要努力創作出更多展現軍民情誼的藝術作品。”
除了演出和采風,烏蘭牧騎隊員還被納入民兵隊伍里,在守邊固邊、雙擁共建中充分發揮作用。目前錫林郭勒盟已組建14支烏蘭牧騎民兵排。王海東說,各地的烏蘭牧騎民兵排按照民兵組織的責任和義務,參加駐地部隊和人民武裝部隊的軍事訓練,并視情況參加護邊巡邊等活動,凝聚起廣大軍民守邊固防的強大精神動力。(記者魏婧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