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11家省級黨報代表赴山東 探訪“數字”發展新亮點

                  2023-07-31 07:41:31來源: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7月25日—28日,“大河奔涌‘數’說新發展”202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級黨報媒體行走進山東,“數字”黃河有什么新亮點?智慧山東有什么新發展?本報記者跟隨黃河流域九省(區)及長江流域省級黨報媒體代表團一同進行探訪。

                  “數”說科技:“最強大腦”輸出前沿智慧

                  作為黃河流域的“最強大腦”,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肩負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提供算力和數據支持的重任。據了解,在ISC2023高性能計算大會上,濟南超算所構建的驗證性計算集群在10節點研究型榜單登頂奪冠,繼濟南超算山河計算集群在ISC2022奪冠后再次大幅刷新了該榜單歷史最好成績,領先以往歷史紀錄15倍。這不僅意味著濟南超算的存儲基礎設施問鼎全球,也標志著我國存儲系統實現“彎道超車”。


                  (資料圖)

                  作為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鏈主”企業,浪潮集團積極實施硬件、軟件、云計算服務“三輪驅動”戰略,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應用軟件、大數據、新一代通信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浪潮憑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技術實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積極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中國、數字強省建設。

                  “數”說生態:黃河入海口的“黑科技”

                  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佇立于安瀾碼頭一側的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正借助“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科技支撐。

                  保護區研發的“鳥臉識別”技術,利用大數據庫和專家智庫,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遙感、雷達、無人機等信息技術手段,監測中心實現對黃河三角洲的環境、生物多樣性進行全面監測,并對道路出入口、鳥類分布區、道路節點等關鍵位置實行24小時全面監控,實時掌握人為活動狀況。

                  保護區新建的空氣質量監測站,可實時監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的變化情況,及時、科學指導保護區空氣質量監管與保護工作。

                  在生態系統監測方面,保護區建設了3處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場,全面掌握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保護區還構建了科學補水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水位、流量、水質、降雨量等信息,可根據濕地需水量生態閾值進行科學補水。

                  一系列濕地修復工程與“黃河口濕地修復模式”的落地,有力促進了黃河三角洲“河陸灘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2018年以來,現行流路的造陸、蝕退面積達到基本平衡。

                  “數”說安全:一“幕”了然一“圖”到底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智慧化工園區項目中控室的智慧大屏幕,正在對57個危化品生產裝置和182個危化品罐區進行實時監控,每個罐體的壓力、溫度、可燃或有毒氣體濃度等動態數據,均可在大屏幕上呈現。通過接入企業在重點裝置和罐區的DCS系統,可實現風險源的實時管控,如有事故發生,平臺頁面會在事故發生地自動生成救援預案,指揮中心將全面進入應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淄博市孝婦河流域智慧化項目通過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建設了“一張圖”系統,全面提升河湖管理的感知可視化能力,水庫的詳細信息、水位和蓄水量等趨勢變化以及水庫現狀均能實時查看,系統里還全面匯聚了淄博市的實時雨情、水情、水質、污水廠、視頻、氣象等數據,為防汛減災和水資源調配提供了有力支撐。

                  東營港智慧化工園區一“幕”了然,孝婦河流域智慧化建設則一“圖”到底。高空瞭望的“電子鷹”、安全監管的“預警犬”、水位監測的“全知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加持,助力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和淄博市孝婦河流域實現了“安全監管從傳統排查向實時監測的轉變”“環保監管從人工執法向智能追蹤的轉變”“應急救援從碎片應用向系統集成的轉變”。

                  “數”說生活: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

                  在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借助楊廟智慧云平臺,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授權用印、遠程審批、自動蓋章等流程,此外,所轄村落數量、人口數量、經濟總量、人均收入等數據也能在上面悉數呈現。

                  楊廟社區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GIS、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手段,搭建起的“數字楊廟”智慧云平臺,既滿足了政府綜合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標,又滿足個人和家庭用戶安全的需要、參與鄉村治理的需要,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農村、農民數字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山東數字強省建設實力雄厚、條件堅實,已部署全球首張5600公里確定性網絡,建成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為全國唯一“雙樞紐”省份,截至目前,山東省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數達到30萬個,累計開通5G基站18.2萬個。今年3月,“黃河流域算網聯盟”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聯盟將圍繞黃河流域算網生態建設,積極布局“沿黃算力網絡”、打造“沿黃大數據中心”、建設“數字孿生黃河平臺”、共建“算網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立算網行業高端智庫等重要任務開展工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貢獻算網力量,唱響更加精彩的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記者趙元君丁寧)

                  標簽:

                  上一篇:【直擊十五運】十五運火炬在東勝區傳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