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時代文藝的有生力量-熱推薦

                  2023-05-03 12:02:38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互聯網與青年的文藝評論結合,形成了新媒體評論陣地;當互聯網與青年的文學寫作相遇,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文學網站……網絡平臺既提供了傳播新手段,也開辟了創作新空間。

                  內容生產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以內容為契機的交互反應,形成新的創造力之源。青年群體的文化創造和活躍思考,在新技術、新媒介的加持下,獲得了更豐富、更富影響力的表達。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近日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指出,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網絡作家逐漸變成創作中堅,00后則因數量優勢成為網文創作新增主力……伴隨著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已成為新時代文藝的有生力量。

                  青年不僅創造著多元的網絡文化生態,也改變了傳統文藝生產模式下的消費形態。在網上,文藝作品沒有“完成時”,而是演變為年輕人交流參與的平臺;文藝作品的敘事也演化為可供年輕人二次創作的“故事世界”。傳統的文藝消費形態,被新興的、互動的媒介生態重塑。

                  新時代的青年和文藝彼此“賦能”,共同走向時代的廣闊舞臺。理解青年群體的文化表達,引導好青年群體的文化創造,使之成為互聯網的重要增量。近十年來,各類具有引領性、專業性,充滿時代感、青春氣息的網絡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大江東去》《浩蕩》《大國重工》等網絡文學作品厚植家國情懷,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微紀錄片《百煉成鋼》、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網絡視聽節目《紅色文物100》等高揚愛國主義精神,網絡劇《約定》《在希望的田野上》、紀錄片《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志》等作品,為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留下真實鮮活的影像……讓創作更接地氣,讓年輕人能產生共鳴,是網絡文藝久久為功的方向。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青春正能量”,應當是有態度、有責任感的鮮活表達,它來自年輕人的故事,又講給更多年輕人聽。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標簽:

                  上一篇:快看點丨“五一”期間各地企業搶抓時機開新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