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微頭條丨述評:中東涌動“和解潮”的背后

                  2023-04-26 13:00:21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題:中東涌動“和解潮”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藺妍 辛儉強

                  隨著中國成功促成沙特、伊朗在北京舉行對話并恢復外交關系,中東地區正掀起一輪“和解潮”,“停火”“復交”“和解”“發展”在這個地區成為熱詞。中東是全球地緣政治最復雜的區域之一,“和解潮”背后反映出中東地區正在發生的一系列積極變化,也讓國際社會對中東地區的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近年來,中東地區不少國家關系出現向和向暖趨勢,沙伊關系改善更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提供重要示范。多個阿拉伯國家開會討論敘利亞回歸阿盟,卡塔爾和巴林決定恢復外交關系,土耳其和埃及改善雙邊關系,也門和平進程出現積極進展……一系列變化振奮人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認為,沙伊和解不僅推動也門問題的緩和,還將對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等問題的化解帶來連鎖反應。“阿拉伯之春”十余年之后出現的這一“階段性調整”,將對中東地區形勢帶來深遠影響。中國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吳毅宏說,沙伊握手言和帶來多層次、多方位的影響:既在伊斯蘭世界內部不同派別間化解了干戈,也推動阿盟和非阿盟成員之間和解與團結。

                  4月1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在例行記者會上。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17日說,伊朗總統萊希與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已互相邀請對方訪問各自國家。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和解潮”背后是多方擺脫美國中東政策影響的強烈愿望。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多年,鮮少勸和促談,為了一己地緣政治或經濟私利“拉一派、打一派”是其常規操作。近年來,美國霸權之手四面出擊、企圖掌控整個世界的局面日益難以為繼,美國近幾任總統都延續了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的政策。美國在該地區的一些傳統盟友也逐漸看清,美國一直以來的中東政策沒有給地區國家帶來真正的利益,只有戰爭和沖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指出,美國這幾年給中東盟友頻頻“上課”:從特朗普要求地區國家為“美國更偉大”出血出力,到拜登不斷開出“空頭支票”,再到美國軍事干預下阿富汗、伊拉克等國陷入持續動蕩不安,都讓人們更加看清美國的霸權自私本質。

                  “和解潮”反映的是中東國家戰略自主意愿上升、地區格局重塑。中東地區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獨霸世界時代已經結束,地區各國外交自主性不斷加強,尋求新的外交平衡,試圖塑造地區新格局。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切身利益的發展道路的意愿不斷堅定,為地區多國相互之間由隔閡轉向接觸提供了條件。中國中東問題前特使吳思科指出,俄烏沖突影響不斷外溢,中東國家以此為鑒,不愿成為美西方國家進行大國角力的棋子,也不希望中東成為大國角力的舞臺。

                  “和解潮”也反映了中東地區人民期待在和平環境下致力于實現國家更好發展。長期以來,中東地區是受到外國勢力干預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不少國家長期陷于戰亂和動蕩,無法在穩定的環境下實現國家發展。當前,隨著地區局勢不斷緩和,地區許多國家也正積極尋求新的身位和定位,把經濟和民生發展置于優先位置:沙特外交調整和“2030愿景”吸引世界注意,阿聯酋著力發展經濟……西方媒體說,在現代中東史上,經濟首次取代政治和安全成為國家首要目標。

                  中國為中東國家維護地區和平、消弭沖突根源、實現長治久安提供了中國方案,得到中東國家廣泛贊賞。一直以來,中國面對中東復雜、多變且動蕩的地區形勢,堅持以勸和促談斡旋地區沖突、以和平發展促進地區穩定作為中東政策的重點。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與中東國家需求不謀而合,得到中東國家積極認同和響應。中國成功斡旋沙伊和解,帶動海灣和中東地區國家關系不斷和解,正在改變長期以沖突對抗為特征的地區政治格局。

                  中東出現的“和解潮”必將成為該地區邁向和平與發展新的開始。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見證沙伊簽署和解協議時所說,“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類跨越沖突、實現和解的一大步”。

                  標簽:

                  上一篇:【世界獨家】美國“千禧一代”深陷債務困境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