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游客在烏蘭敖都畜牧業生產合作社誕生地紀念館參觀學習。
資料圖片
參觀紅色文獻展覽館,在革命文物中回望歷史;走進黨建主題公園,實地感悟紅色精神;聆聽紅色宣講,在紅色故事中加強黨性修養……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按照“東部治沙、西部治土、中部抓園區、全域搞旅游”的發展思路,盤活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旅游,整合紅色文獻展覽館、黨建主題公園、烏蘭牧騎誕生地紀念館等紅色景點,形成面對不同受眾、聚焦不同需求的紅色研學游主題路線。
翁牛特旗形成參觀學習、聆聽講解、現場實踐“三位一體”的紅色研學模式,設置“重走治沙路線”“頂碗舞體驗”“刺繡DIY”等互動項目,提升游客體驗,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治沙就是從這里開始,有時候半夜一場大風過后,辛辛苦苦立的樁、圍的鐵絲網被埋到了沙土里,剛栽的樹苗也被連根拔起。第二天我就再把樹苗重新栽進去。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綠水青山,說啥也要守住……”在布力彥嘎查防風林邊,全國勞動模范唐八十向游客講述著自己的治沙故事。
如今,布力彥嘎查早已從旱地沙海變成了擁有草場和良田的生態綠洲,鄉村旅游年收入90萬元,帶動農牧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翁牛特旗積極創新紅色研學游,在紅色研學游路線覆蓋區域進行生態治理,打造精品農家院、民宿、旅游產品展銷等項目,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閉環服務,提升紅色研學游的經濟價值。目前,翁牛特旗紅色研學游累計接待游客3.2萬余人次,其中二次游、重復游占比23%。農牧民通過紅色研學游,堅定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凝聚起各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