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世界熱資訊!十條措施為耕地減“負” 地膜不再變“地魔”

                  2023-04-13 07:45:10來源: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地膜蓋一蓋,增收幾百塊。”這是掛在莊戶人嘴上的一句口頭禪。地膜覆蓋技術有顯著的節水和增產效果,可謂是帶來了農業上的“白色革命”。

                  然而,隨著地膜覆蓋技術大規模應用,問題也日益顯現:因殘膜得不到及時回收和難以降解,長期滯留在耕地中,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時,農用殘膜棄于田邊地頭,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農用殘膜如何回收?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厚高強度地膜怎樣推廣?在“白色革命”和“白色污染”之間,內蒙古努力尋找平衡點,有條不紊開展農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不斷解決傳統地膜回收難、替代成本高的問題。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也是回收農用殘膜和科學使用農膜的關鍵時期。

                  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張鐵營子村村民姬飛林的田地里,一臺新型秸稈還田與殘膜回收打包聯合作業機正來回穿梭,同時,另一臺傳統地膜回收機也在進行著地膜回收作業。兩臺機器的回收效果對比明顯:新型聯合作業機地膜收凈率更高,膜雜分離效果也比較好。

                  由于早些年“車摟人撿”的地膜回收方式費時費力,回收成本高,所以農民回收廢膜的積極性不太高。有時為了搶農時,農民直接將殘余地膜翻入土壤中,造成地膜殘留。

                  新機械、新技術的應用,為農用殘膜回收提供了基礎,提高了廣大種植戶回收廢膜的積極性。同時,達拉特旗針對加厚高強度地膜保溫、保墑、除草效果好,使用后易于回收的優勢,對去年推廣應用的3萬畝加厚高強度地膜給予30元/畝的補貼,鼓勵廣大種植戶積極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今年,該旗計劃完成25萬畝加厚高強度地膜試點推廣任務。

                  2017年至2022年,我區先后實施國家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建設項目、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累計爭取國家投資7.2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區有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合作社共計176家,回收網點1100余個,回收機械1700余臺(套),回收廢舊地膜9.2萬噸。

                  三月,氣溫回暖。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寶日勿蘇鎮,農民們紛紛忙碌在田間地頭。其中,殘膜處理是春耕前的一項必備工作。

                  “廣大種植戶是地膜的使用者、受益者,也是農用殘膜回收的重要力量。同時,借助耕地地力保護補助、降解地膜示范使用補助等政策,調動群眾參與殘膜清理離田和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厚高強度地膜的積極性。”寶日勿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阿拉坦烏拉說。

                  據介紹,該鎮按照殘膜滴灌帶分類處置、企業回收綜合利用,小面積人工主動撿拾、大范圍種植大戶廣泛參與機械作業的模式開展農用殘膜回收利用。目前,該鎮殘膜離田率達90%以上。

                  政策利好不斷“加持”,地膜不再變“地魔”。近日,自治區農牧廳就加強廢舊地膜回收發布十條措施,明確提出從加強源頭管控、加大執法力度、壓實主體責任、強化組織落實、典型示范引領、創設回收模式、鼓勵科技創新、建立掛鉤機制、實施獎罰措施、廣泛動員宣傳10個方面進一步做好全區農用地膜回收處理工作,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記者韓雪茹)

                  標簽:

                  上一篇:環球視訊!小記者探班電影《戰火歸途》片場 與主創人員暢談臺前幕后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