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環球速看:滿足觀眾需求 落實文化惠民——內蒙古自治區持續推動博物館創新發展

                  2023-04-11 20:03:51來源:中國旅游報

                  以“探秘鎮館之寶 共赴文明之旅”為主題的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日前在內蒙古博物院舉辦。游客通過尋找四大展廳中的“鎮館之寶”,集齊由館藏文物與文明旅游標語結合制成的創意貼紙,就可兌換文旅圖書《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


                  (資料圖)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持續推動博物館創新發展,眾多博物館著力于不斷滿足觀眾多元化需求,在文物研究深度、文物利用廣度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進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吸引了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文化魅力。

                  完善體系建立機制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劉艷春介紹,目前內蒙古有備案博物館173家,館藏文物112.5萬/件套,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3家、二級館12家、三級館22家;國有博物館130家(其中文物系統博物館116家、其他行業博物館14家)、非國有博物館43家,初步構建起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體制多元、門類齊全的博物館體系。同時,各博物館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辦展能力,為博物館發展帶來活力。

                  烏蘭浩特市興安盟博物館辦公室主任、講解組組長邢瑩說,為打造“行有所依”的博物館,興安盟博物館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新時代博物館發展要求、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體系,促進了興安盟博物館向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邁進。

                  赤峰市紅山文化博物館增設了科普區、環幕影院、觀景平臺等互動體驗場所,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設置志愿者服務站,向游客免費提供電子語音導覽、輪椅、拐杖、充電寶等便民設施,提升游客體驗感。

                  呼和浩特市非國有博物館立足自身優勢,依托獨有的草原文化與鄉土文化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比如,內蒙古馬頭琴藝術博物館內收藏有大量馬頭琴、潮爾、冒頓潮爾等民族樂器,并邀請享譽國內外的演奏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族音樂愛好者講解、演奏草原音樂。內蒙古國際蒙醫蒙藥博物館作為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醫藥博物館,館藏實物、經書、標本8000余件(套),收集蒙醫藥古籍文獻2000余冊,展示了蒙醫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及悠久的發展歷史。

                  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流動數字博物館”是內蒙古博物院展示歷史文化、服務基層群眾的重要教育項目。移動展車利用高精度可視化三維數字還原、觸摸互動、AR增強現實以及大數據的遠程傳輸與控制等數字技術,實現了輕裝上陣下基層,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將文化扶貧、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內蒙古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陳永志介紹,“流動數字博物館”拓展了博物館文化服務的覆蓋面,達到了讓觀眾在“家門口”賞文物、學歷史、長知識的目的。

                  “流動數字博物館”走遍內蒙古12個盟市、80多個旗縣,在學校、鄉村、牧區、邊防部隊、社區廣場、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累計展出416場。2022年,“流動數字博物館”數字巡展活動入選全國文博社教百強案例。

                  今年3月,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物局推出了“云游博物館”系列線上宣傳展示活動,展示了內蒙古博物院、赤峰博物館、鄂爾多斯市博物院、阿拉善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的精美藏品,為觀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觀眾足不出戶即可參觀博物館、欣賞文物,在云游打卡中享受視聽盛宴,在增長見識中增強文化自信。

                  呼和浩特市市民韓女士說:“點開公眾號的講解視頻,可以看得見文物上的細節,聽得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家坐著就能看到內蒙古各個地區博物館的藏品,這是以前沒有體驗過的享受?!?/p>

                  發揮社會教育功能

                  內蒙古各大博物館密切關注觀眾需求的變化,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讓參觀博物館不再是“走馬觀花”。

                  紅山文化博物館館長林楊介紹,紅山文化博物館開發了《紅山奇妙夜》主題社教課程,將圖、文、聲、像相結合,以趣味性、互動性方式講解文物制作過程和用途,擴大了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趯嶓w展覽與參觀路線,紅山文化博物館還開發了《日出紅山—博物館劇本殺》現場探秘研學活動,通過趣味化、沉浸式的故事主線,讓觀眾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去年,內蒙古博物院推出了《長城兩邊是故鄉——內蒙古文物菁華展》,對長城沿線出土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度闡釋,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展覽展出了和林格爾土城子東漢墓、遼代陳國公主墓、吐爾基山遼墓、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等內蒙古長城沿線重要的考古發現成果。本次展覽成為面向廣大觀眾以及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

                  今年春節期間,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發揮社會教育功能,舉辦了“虎躍前程去 兔攜好運來”元宵節主題活動,邀請內蒙古小記者聯盟的孩子到博物館歡度元宵佳節,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工作人員還帶領孩子們參觀了《昭君出塞陳列展》,講述昭君自愿請行、胡漢和親的歷史佳話,讓小記者們進一步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和其為民族和睦相處所作的貢獻,形式新穎的活動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據悉,下一步,內蒙古將繼續鼓勵博物館開拓創新,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開發多元化、主題化、體驗式的旅游產品,加強對博物館內外部空間的復合利用,舉辦高品質文化活動,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不斷提升博物館文創研發水平,建設內蒙古數字博物館展示平臺,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把各類博物館培育成為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研學旅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基地。

                  原標題:滿足觀眾需求 落實文化惠民——內蒙古自治區持續推動博物館創新發展

                  標簽:

                  上一篇:“瓊”盡好物看消博丨在這里,打造你心中的夢想之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