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創新訴源治理,打造多元解紛平臺

                  2023-04-08 18:48:43來源:光明日報

                  一位外地貨車司機在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偶遇意外:正在給他的車裝蔬菜的一位當地男子不慎摔下身亡,該男子未買人身意外險,家屬、雇主、司機各有主張,眼看私下賠償和解就要陷入拉鋸戰。就在這位外地司機憂心忡忡之際,一場令他印象深刻的調解有了結果:死者本人負30%責任,雇主負60%責任,司機負10%責任,雇主和司機按比例賠償,協議順利達成。

                  因“火燒新野”典故聞名的新野地處豫西南,1993年首創“兩會兩組”,廣泛開展了村民自治活動,經驗在全國推廣。去年以來,該縣在總結多年社會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三聯多元”訴源治理模式,縣、鄉(鎮或街道)、村(社區)三級機制化聯動,自下而上排查上報與自上而下分流調處平臺化互通,多元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無論是垃圾清理不及時、路燈不亮之類的小事,還是子女為贍養老人吵架、居民自建房屋影響鄰居之類的糾紛,俺都會第一時間關注。”新野縣漢華街道團結社區的“全科網格員”胡清霞說,“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就通過微信里一個小程序上報。”


                  【資料圖】

                  搜集社情民意、排查整治隱患、化解矛盾糾紛、代辦公共服務、宣傳政策法規等,是“全科網格員”的日常專職工作。該縣共有基礎網格3406個,配備了網格專干271名、專職網格員3406名。去年以來,網格員累計錄入各類信息69萬余條,上報日常走訪記錄52萬余條,排查、解決各類矛盾糾紛近萬條。

                  對于網格員不能解決的矛盾糾紛,經過平臺上報后,“三理室”里的“明白人”就會出面調解。“三理”指讓群眾有地方說理、有明白人評理、有基層組織處理,評理的“明白人”由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德高望重者擔任。這樣的“明白人”,新野縣共推選出6775人。去年以來,通過“三理室”化解矛盾糾紛2575起,化解率達95%。

                  有些矛盾糾紛涉及復雜的法律法規,僅靠村里的“明白人”也不一定能成功調解。這時,就會上報到鄉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以下簡稱“一站式調處平臺”)。該平臺設在各鄉鎮(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成員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訪辦等部門的資深調解員組成。

                  在基層司法所工作了35年的張榮田是城郊鄉資深調解員之一,曾榮獲全國人民調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城郊鄉一站式調處平臺成立后,很多“疑難雜癥”便交給了他。在新野縣,像張榮田一樣來自鄉鎮各部門的調解員,大約有150名。去年以來,通過一站式調處平臺化解矛盾糾紛938起,化解率達98%。

                  有的矛盾,在村里、鄉里解決不了;有的糾紛,當事人繞過村里、鄉里,直奔縣里。這時,是否需要進入訴訟程序?答案是否定的。新野縣委政法委牽頭,法院、公安、司法、衛健、民政等12個部門參與,成立了新野縣訴調對接中心,辦公地點設于新野縣法院二樓。

                  據新野縣法院立案庭負責人王瑞朋介紹,訴調對接中心是矛盾糾紛集中調處的“總樞紐”,下設金融借貸、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征地拆遷等10個行業專業調解委員會及律師調解工作室。“接到立案申請后,訴調對接中心要進行分析研判。能現場調解的,當即調解;不能調解的,根據糾紛類型和特點,推送給交調委、醫調委等專業調解組織,或鄉級、村級調處平臺。”

                  王瑞朋介紹,訴調對接中心成立后,一方面提高了社會矛盾的化解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萬人成訟率,減輕了法院的訴訟負擔。“2023年以來,我們共受理民事案件1253件,與去年同期的1412件相比,下降了11.3%。”

                  新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浩說,以信息化應用賦能三級調處平臺,以專業化服務導引分工協作,以閉環化管理增強化解質效,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的“四梁八柱”,新野縣將進一步完善機制、激發活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最前端,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本報記者崔志堅)

                  標簽:

                  上一篇:俏麗海棠進入盛花期 北京各大公園花香滿園迎客來 世界簡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