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速看:央“視”內蒙古:打通“最后1公里” 科技補短板 “名師”零距離

                  2023-04-04 11:40:05來源:奔騰融媒

                  “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是貫穿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詞。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在兼顧公平和質量的同時不斷發展進步,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張宇涵是內蒙古通遼市甘旗卡鎮中心學校的一名小學生。因為長期住校,和父母聚少離多,張宇涵不善溝通,還經常惹點小麻煩。

                  甘旗卡鎮中心學校共有近1000個孩子,其中85%以上的孩子來自于周邊農牧區,許多孩子都有和張宇涵同樣的情況。


                  (相關資料圖)

                  改變,源自一個契機。2021年,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我國中小學全面實施課后延時服務,這對學校的課后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許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教師數量很有限,教師所學的專業也比較集中和單一,因此在開發學生興趣特長、進行素質教育上就很力不從心。

                  打通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也體現在對孩子們方方方面的關愛中。讓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也能利用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這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

                  2021年,北京市朝陽區開始和科爾沁左翼后旗進行京蒙協作,來自北京的掛職團隊了解到科爾沁左翼后旗的幾所小學在課后服務中的迫切需求后,將北京一些小學使用的飛象雙師素質課堂軟件引進到當地小學。

                  “識情緒善社交”課程,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識別和管理情緒,與自己的喜怒哀樂相處。這個課程讓張宇涵學會了調節情緒和怎樣與他人溝通,他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飛象雙師素質課堂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字教學軟件,基于真實的課堂場景,由線上的老師在大屏上為學生們講授知識,進行游戲化學習和各類模擬實驗;在線下,則由一名帶班老師帶領學生們跟隨大屏教學,同步學習,開展各種課堂活動。目前,當地小學已經開設了情緒管理、寫字、玩轉魔方、建筑設計等六門課程。

                  王梓銘也是一名留守兒童,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前上課他總是溜號。去年,王梓銘開始上玩轉魔方的課。小小的魔方仿佛給這個少年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看見了一個有趣的世界,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課。從此王梓銘不僅上課不再溜號,下了課,他也會和班上幾個愛玩魔方的孩子聚在一起,興致勃勃地相互切磋、交流。現在,王梓銘的性格開朗了很多,他也在每一次小小的進步中獲得了成就感,建立了自信。

                  像這樣的素質課堂,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更好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更好地去熱愛生活、擁抱這個世界,這是一個人能健康成長的基礎,也是教育的靈魂。

                  在剛才的節目中我們看到,科技賦能打破了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聆聽名師講課,也能接觸豐富的課程,享受一流的教學。隨著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教育行業正在發生深度變革。通過推進教育數字化,創新教學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將讓更多地區、更多孩子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效推動教育的均衡發展。

                  監制:陳冰凌 張澤華

                  標簽:

                  上一篇:全球快報:衛星上的“內蒙古交通”,亮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