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烏高速準格爾黃河特大橋。(圖片由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供)
(圖片來源于新華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期間,有5組衛星對比圖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海內外網友點贊熱議:“This is a real change.(這是真正的變化)”“Admirable!(令人欽佩)”。
這5組圖片分別展示了中國過去10年在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扶貧攻堅、交通建設、對外開放等領域的顯著變化。其中第四組衛星對比圖顯示了2013年5月、2023年2月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的樣貌——10年前連接通遼市和扎魯特旗魯北鎮的通(遼)魯(北)普通國道變成了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
變化豈止通遼市,放眼全區,如今高速公路早已貫穿內蒙古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全部通一級及以上公路,所有蘇木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嘎查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12個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21.6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7694公里。
“現在村里的路修好了,畜牧業、旅游業跟著好起來了!村里家家戶戶都開上了小轎車,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幸福路。2022年我們嘎查人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說起如今的好日子,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滿臉自豪。
不斷翻面的牛排在鏡頭前的煎鍋里滋滋作響,通往嘎查的公路上,運送牛肉、牛排等各種制品的車輛絡繹不絕。2020年,受疫情影響,吳云波開始嘗試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直播帶貨,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吳云波也成了嘎查新“網紅”。
如今 ,東薩拉嘎查瑪拉沁艾力養牛合作社的訂單一年比一年“火爆”。1月20日,合作社迎來了第十次分紅大會,全村207戶入社群眾喜提分紅205萬元。“村里的旅游業也發展起來了,很多外地游客自駕到我們這里來,東薩拉嘎查現在成了當地有名的網紅打卡地。”吳云波說。
“從滿洲里出關,7天就能送到莫斯科客商的倉庫,果蔬通過滿洲里口岸出口到俄羅斯運距短、用時少,隨著海滿高速公路通車,冷鏈運輸會更快捷,現在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做。”在滿洲里口岸物流園,商貿企業的負責人張衛強正在指揮著工人將內地運來的大蒜裝車。
滿洲里海關查驗科工作人員介紹,中國果蔬種類豐富、品質優良,非常受俄羅斯民眾歡迎。新年伊始,滿洲里公路口岸就迎來了果蔬出口旺季,出口量及貿易值都有所增長。
作為祖國的北大門,內蒙古向內連接著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鄂爾多斯煤炭、興安盟大米、天賦河套各色果蔬走向全國各地市場。向外連接著俄羅斯和蒙古國,并通過俄蒙陸路通道與歐洲大陸聯通,滿洲里、二連浩特、策克等主要口岸全部通一級公路,滿載著生活用品、能源物資的集裝箱大貨車從國門駛出駛入,以跨境物流為引領的中蒙俄國際道路運輸大通道將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2022年,內蒙古國際道路運輸完成貨物運輸量2611.3萬噸,同比增長60.4%,居全國第一。
內蒙古聯通內外的“交通網”正越織越密,區域協作的“關系網”正越擴越大。
“養駱駝是我們的主要產業,現在我有可擠奶的駱駝70多峰,每天能產奶200多公斤。”天未破曉,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巴音寶格德嘎查養駝戶阿拉騰就和幾名擠奶工開始忙碌,將新鮮的駱駝奶送到加工企業銷售。
地處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交匯地帶的阿拉善右旗擁有全國第一家駱駝研究院,建成了內蒙古首個駱駝產業科技園,開發出駱駝奶、奶粉、奶片、有機精品駱駝肉等系列產品。2022年7月,全長478公里、穿越阿拉善境內3個旗的331國道北銀根至路井段進入試運營階段,成為出入阿拉善盟的又一條東西大通道,給像阿拉騰這樣的養殖戶帶來了新商機,也為沿線的邊境旗縣和口岸帶來了新活力。
“路通暢了,送奶更方便了,再也不用擔心駱駝奶賣不出去了。”阿拉騰說。目前,阿拉善右旗駱駝產業從業農牧民有2500余人,養殖戶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交通變了,速度變了,面貌也跟著變了。交通運輸升騰起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希望與夢想,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巨輪快馬追風。
2023年,內蒙古計劃完成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0億元,實施重大項目62項,實施斷頭路項目15條,年內打通8條國省干線,建設規模達1萬公里。“今年,內蒙古將全力構建橫貫東西、縱連南北、順通北京、暢聯八省、抵邊達海、城鄉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車輛從遠方來,又向遠方去,車輪碾過的路既是交通之路,更是發展之路。一條條路,正從繁華街道、農田村舍蜿蜒而出,把青山和綠水、城市和農村、未來和希望連成一片,在祖國正北方鋪展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記者 高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