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新華全媒+|保障就位干勁足——多地春耕一線掃描 天天快播報

                  2023-03-25 09:47:06來源:來源:新華社

                  春耕生產是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近日,記者在湖南、安徽、江西等產糧大省采訪了解到,南方早稻育秧陸續開始,冬小麥春季田管正壓茬推進,各地春耕生產開局良好,農戶干勁十足,努力為全年糧食豐收播下希望。

                  春耕生產勢頭好農戶干勁足


                  【資料圖】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春分剛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筻口鎮的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廠里,一盤盤綠油油的秧苗整齊擺放,萌發出勃勃生機。“跟傳統育秧相比,智能育秧可以節省60%的土地和90%的人工。”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說,“種子出苗率也高,超過98%,好多鄉親找上門來預訂,我們已接到3萬多畝秧苗訂單。”

                  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當地農民正在搬運秧盤。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修山鎮蓮盆嘴村的種糧大戶賀麗姣,最近為了育秧忙得團團轉。前不久,她新流轉了村里300畝地,這幾天正在進行翻耕。其間,她又驅車100多公里,參加了一場機拋秧技術培訓。“這項新技術能讓每畝成本降低80元。”春雨蒙蒙中,她指著眼前的一大片秧田說。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龔昕介紹,湖南今年計劃播種早稻1800萬畝,其中發展集中育秧占到1350萬畝。“通過財政獎補,建設集中育秧棚,既能降低秧苗受凍風險,也能減少育秧成本,很受農戶歡迎。”他告訴記者。

                  在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古店鄉,種糧大戶童磊冒著小雨,在小麥田里進行無人機撒肥。他今年種植小麥1098畝,播種面積比3年前擴大了1倍多。童磊邊操縱無人機,邊告訴記者,去年他家小麥豐收,畝產超1000斤,今年長勢比去年更好,期待繼續豐收。

                  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震宇說,今年當地小麥整體長勢良好,一二類苗比例超90%,相比去年同期提高8個百分點。“大家生產積極性高,我們也加強了對種植戶的技術培訓,讓技術服務到田到戶,努力爭取增產。”

                  農資保供穩價助力春耕生產

                  在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供銷合作社第一農資配送中心,倉庫內一袋袋化肥整齊擺放,一輛輛農資配送車輛正在排隊,準備將農資運往各鄉鎮的銷售網點。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彬江鎮種糧大戶彭晚茍正在調試農業無人機設備。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攝

                  “我們提前儲備農資,及時調貨發貨,確保春耕旺季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時。”配送中心負責人賴健明說,石城縣有兩個農資配送中心,農資經營網點34個,實現了各鄉鎮網點全覆蓋。

                  農資價格去年出現明顯上漲,增加了農民種糧成本。江西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通過加大向工廠直采力度,減少中間環節,推行延長購肥還款周期、送貨進村到戶、下調農化服務費用等措施,努力幫助農民減少成本。

                  在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農資經銷商高希武正忙著運送農戶訂購的種子、化肥。“再過半個月,就要開始播種早稻,一些種糧大戶早在春節前就訂購了春耕需要的農資,這些天會陸續運給他們。”高希武告訴記者。

                  南陵縣種植業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種業企業入庫早稻種子620萬公斤、雜交稻種子30萬公斤,各農資經營企業入庫肥料3000噸、農藥420噸、農膜130噸等,基本能滿足全縣春耕物資供應需要。

                  農田升級科技賦能基礎支撐不斷強化

                  連日來,在湖南省汨羅市白水鎮越江村,數臺大型挖機正在田間揮舞“長臂”,挖土、填溝、平整土地……放眼眺望,原先小而不規則的“簸箕田”“雞窩田”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中連片的“大田”,縱橫相連的溝渠。

                  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范家園村一處建成的高標準農田 新華社記者周楠 攝

                  “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改大’后,耕種方便了,耕種成本也降低了,好幾個大戶找我,我家的田都流轉出去了。”越江村伏山組村民伏德良說,原先的稻田小塊、零散、不規則,機械化耕作不便,成本也高,流轉費每畝不到300元,現在達到600元。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汨羅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良輝介紹,2023年,汨羅市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整市推進“小田改大田”,多元籌措資金1.9億元,計劃“改田”6.04萬畝,畝均投資達3000元以上。在建設標準上,“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方面配套建設到位,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

                  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江西省吉水縣楓江鎮高標準農田里一片繁忙,農戶王春裕說:“有了無人機、旋耕機、插秧機,種田效率很高,我一天用農機能整20多畝地。”今年春耕期間,吉水縣預計投入拖拉機、插秧機、植保機等各類農機裝備20多萬臺。

                  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在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錦江鎮流源村的智慧育秧基地里,全自動化的育種流水線上,一個個育秧盤被裝入營養基質土,灑上水后,把已浸種消毒的稻種播入,再用基質土覆蓋。

                  余江區農糧局局長徐志敏介紹,余江區近年來持續推廣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及農業新科技,引導農民從“會種田”向“慧種田”轉變。“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向田間地頭延伸,確保在防災減災、疫病防控、精準作業等方面見到更多實效。”

                  記者:周楠、周勉、水金辰、陳春園

                  標簽:

                  上一篇:探訪大運會場館:滿滿科技感 濃濃巴蜀風|世界報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