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赫什老友、前CIA分析師麥戈文:美國是調查“北溪”事件最大障礙 世界時快訊

                  2023-03-15 12:04:43來源:


                  【資料圖】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夏溫新】就“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聯合國安理會曾于2月下旬聽取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雷蒙德·麥戈文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任杰弗里·薩克斯的發言,他們都認可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爆料“美國實施爆炸”的可靠性。作為赫什多年的好友,麥戈文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敦促安理會就該事件進行獨立調查。他還表示,美國有關“親烏克蘭團體實施襲擊”的后續報道非常滑稽,就是試圖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環球時報:您認為美國的情報部門為什么突然將“北溪”事件歸咎于一個“親烏克蘭的團體”?《紐約時報》的相關報道有足夠的可信度嗎?

                  麥戈文:這是在試圖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因為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會得出結論:“美國是‘北溪’事件的始作俑者。”《紐約時報》的文章毫無意義。美國情報界折騰了一個月,才想出這樣一個滑稽的辦法來嫁禍別人。實際上,這件事不可能像中情局和其他情報官員告訴《紐約時報》的那樣,那些說法都經不起仔細推敲。赫什是美國最權威、最值得信賴、最受尊敬的記者,他非常善于講述真實但可能讓美國政府感到尷尬的故事。

                  此外,美國不僅有能力炸毀“北溪”管道,而且動機很明確。美國一直對德國人和俄羅斯人走得這么近表示驚訝,并表明了這種走近“必須被阻止”。在“北溪”管道被炸毀后,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很多美國人都忍不住表達出欣喜之情。總而言之,美國有能力、有動機,也有人基本上承認自己做了什么。對我們來說,這些已經足夠了。

                  環球時報:美國最初曾強烈要求對破壞事件進行調查,但自從赫什發布調查報告后就變得沉默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麥戈文:赫什的爆料讓美國政府感到太難堪了。美國情報界和《紐約時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想出如何應對。赫什曾在《紐約時報》發表過文章。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是這家報紙的明星調查記者,一直在頭版報道越南戰爭和其他話題。我們知道,后來赫什“失寵”了,因為他一直在說實話,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政府對《紐約時報》施加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之后,赫什開始在其他一些媒體上發聲,如美國的《紐約客》雜志、德國的《世界報》等等。現在,他也在Substack等自媒體傳播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文章。

                  為什么很多美國的主流媒體對赫什的文章保持沉默呢?我認為:第一,它們可以輕易壓下一篇來自Substack這樣一個相對小眾平臺的文章;第二,他的爆料太棘手了;第三,赫什的聲望太大,它們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就保持現在的“默認反應”。而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那些與《紐約時報》竊竊私語的美國官員就開始以一種非常荒謬的方式聲稱,“一艘游艇和幾個潛水員完成了這項工作,而且也許這些人是親烏克蘭的”。在談論該種說法的愚蠢和荒謬性時,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篇文章的確點出了烏克蘭人——盡管不是“烏克蘭的官方人士”。但如果這些人最后被證明是“烏克蘭的官方人士”,那么對烏克蘭的支持將在歐洲和其他地方消散。美國媒體借此指責烏克蘭,這是非常不尋常的。我們需要觀察未來幾周會發生什么。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美國會不會是調查“北溪”事件的最大障礙?

                  麥戈文:美國已經而且仍將是最大障礙。犯罪的實施者通常會盡力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試圖讓自己不被調查。這是常識,也是犯罪分子的普遍做法。以前也有過對“北溪”事件的調查,但結果都是保密的。俄方今年2月下旬提議安理會對此事件進行調查。俄羅斯人提出這一請求的理由是,“如果安理會有價值的話,能證明自己真的是為了調查戰爭行為和國際破壞行為而設立的,那么就應該進行一次(獨立)調查”。中方也支持加快“北溪”事件的調查進程。

                  標簽:

                  上一篇:出入境政策再放寬 在“雙向奔赴”中鏈接全球|天天關注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