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日根家的純手工奶豆腐。 李明月 攝
中新網通遼3月13日電 題:“新農人”干起“新農活” 內蒙古農畜產品“云端”出道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部智能手機、一臺補光燈、一個支架,再加上優質的農產品,“電商+直播+農特產品”的新興業態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廣大農村牧區火了起來。
圖為特日根夫婦正在直播賣奶制品。 李明月 攝
近年來,庫倫旗不少農牧民搖身變成“新農人”,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通過利用流量效應搭建農產品輸出的新渠道,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庫倫旗位于內蒙古東部、通遼西南部。走進茫汗蘇木(蘇木相當于鄉鎮)常海嘎查(嘎查相當于村)特日根家里,屋內干凈整潔,奶香撲鼻,特日根和愛人正在直播銷售奶制品,夫婦倆熱情地向屏幕后的觀眾介紹著產品,直播間內的觀眾紛紛留言,問價格、問口感、問運輸方式,好不熱鬧。
圖為哈申圖力古爾正在直播賣牛。 李明月 攝
特日根家的奶制品使用當地奶源,純手工制作,最早以在當地零售或批發為主。2020年,他開始琢磨直播帶貨,3年下來,電商平臺粉絲近5萬人,奶制品隨之銷往全國各地,銷量和銷售額都大大提高。
“現在淡季的話,一天能賣50多塊奶豆腐,60張奶皮子。旺季的話,像過年的時候,一天能賣四五百塊奶豆腐,奶皮子也是,一年下來銷售額在30萬左右吧。”特日根說。
在特日根看來,“電商+直播”讓草原深處的農畜產品登上“云端”,飛向全國各地,拉近了農牧民與市場的距離。“接下來,我想把這個直播做好,擴大粉絲量,不僅能宣傳我家鄉庫倫的知名度,還能提高我們的收入,一舉兩得。”特日根說。
在庫倫旗庫倫鎮沃德養殖場,負責人哈申圖力古爾同樣變身主播,在牛場里直播賣牛。
哈申圖力古爾養牛已經6年了,以出售種牛為主。“以前都是拉到牛市或通過關系和多年的信譽進行銷售,銷量并不理想。”哈申圖力古爾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哈申圖力古爾接觸到了直播帶貨。讓他沒想到的是,直播帶貨以來,牛的銷量翻了好幾番。“我是從今年2月份才開始直播,直播首日就賣出去兩頭牛,將近七萬元錢。”
“以前看直播帶貨,都是小件物品,沒想到牛也能在直播間售賣。”通過直播間,粉絲可以直接看到哈申圖力古爾家牛的生長情況,而且成交以后,無論路途遠近,他都免費運送,售后也有保障,這讓他家的牛銷路越來越寬。
哈申圖力古爾告訴記者,截止到目前,他共直播了4次,已經賣出去30多頭牛了,交易額近百萬。“同一時期,我線下就賣了2頭牛,線上線下相差15倍。”哈申圖力古爾說。
圖為哈申圖力古爾正在直播賣牛。 李明月 攝
“現在呼倫貝爾、赤峰、錫林郭勒,以及區外都有我的顧客,接下來我再好好學學直播技巧,爭取銷量繼續增加。”如今,哈申圖力古爾對直播帶貨信心十足,在他看來,直播賣牛更加考驗的是信譽。“網上銷售更加需要講誠信,賣牛保分量,保健康,這樣才能長久。”
圖為哈申圖力古爾通過直播展示牛的生長情況。 李明月 攝
近年來,庫倫旗搶抓電商直播新機遇,鼓勵農牧民利用電商平臺,不斷拓寬優質農畜產品銷售渠道,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了新活力,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