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今日要聞!新華全媒+丨植樹傳統,從古詩中走來

                  2023-03-12 19:49:06來源:來源:新華社

                  春天,我們種下一苗新綠,期待一片綠蔭。植樹造林在我國有悠久歷史,不少文人墨客還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植樹、愛樹詩篇。

                  桃紅柳綠,堪稱西湖春天最美的風景。宋代蘇軾在杭州任職時,曾疏浚西湖,后用淤泥堆砌起長堤,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時至今日,每當春風拂面時,在杭州,不論徜徉蘇堤,還是漫步白堤,但見堤岸兩面瀕水,一株垂柳一株桃,樹樹桃花夾柳絲,紅綠相映,美不勝收。

                  唐代白居易不僅以草木入詩,還以播綠為榮,在忠州任刺史時,曾在城東的坡地上栽種花草樹木,作詩云:“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宋代蘇軾仰慕白居易的人格文章,在黃州任職時,親自帶領家人在坡地上開荒種田,還為自己這塊坡地取名“東坡”,更以“東坡居士”自謂。


                  (資料圖)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當年的茅屋占地很小,為其生活所用,現在的“杜甫草堂”是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建設和擴充,逐步完善形成的環境幽雅的紀念性祠堂園林。幾經變遷,杜甫詩中對草堂景色的描寫“風含翠筱娟娟凈, 雨浥紅蕖冉冉香”卻傳承至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州任職時,興利除弊,十分重視種植樹木,推行“柳州植柳”,他還寫過一首《種柳戲題》,開頭就拿自己的姓氏開涮,首聯一口氣用了四個柳字。今日柳州,青山環繞,水抱城流,一如柳宗元詩中所寫“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清末洋務派首領左宗棠在督辦邊務時,足跡遍及祖國的大西北,沿途植柳柳成蔭,被稱為“左公柳”。新疆哈密市東西河壩兩岸至今成片生長著有百余年樹齡的“左公柳”。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唐代于鵠這首詩揭示了樸素的道理:一樹新栽,有益四鄰,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植樹節和植樹,旨在為今人、更在為后人造福。

                  東晉陶淵明的宅所,“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如此詩情畫意,令人稱羨。你可發現,我們生活的城市正悄悄起著變化:開窗有景,出門見綠,清泓環繞,流水潺潺……一半煙火,一半清歡,詩意的棲居,正在變成現實。

                  文字:尹棟遜

                  攝影:龍巍、江宏景、黃孝邦、王頌、楊思琪、劉大偉

                  編輯:鄧堅、尹棟遜、徐嘉懿、邵澤東

                  標簽:

                  上一篇:快遞小哥每天給自己送上百個包裹,咋回事? 環球速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