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我從基層來 | 攥緊“中國種子” 推動“鹽堿地”變“產糧地”-環球熱資訊

                  2023-03-06 10:40:42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在今年的兩會代表委員中,有許多人都來自基層一線。今年當選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聶守軍是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他也是黑龍江省水稻產業體系的首席專家,主持選定的稻種有50多個。如今,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在把研究的觸角延伸到“高寒地區鹽堿地上種水稻”這個新的領域。今年,他就帶著這方面的建議來到了全國兩會。

                  來到駐地,全國人大代表聶守軍就在電腦前對自己即將在會上提出的建議《提升寒地水稻生物育種能力》做最后的修改。這次上會,他還帶來了自己最得意的綏粳18水稻品種。會議前夕,他和幾位農業領域代表交流起自己育種和履職調研的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 聶守軍:這個綏粳18歷經14年選育成功,是2014年通過黑龍江省品種選定,具有耐鹽堿、高產、優質(等特點),還有香味。目前累計推廣面積大約是6000多萬畝。在安達(市)鹽堿地pH值將近9的情況下,畝產是460公斤。我最得意的就是(綏粳)18的這個品種,給大家也看看。

                  聶守軍告訴記者,如今,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在把研究的觸角延伸到“鹽堿地上種水稻”這個新的領域,就在來北京之前,他和團隊成員還在鹽堿地上進行土壤取樣。

                  全國人大代表 聶守軍:回去做一下pH值,看看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發生變化,在插秧之前咱們進行營養調整。

                  作為農業戰線上的科研人員,聶守軍和他的團隊長期從事第二、三積溫帶稻種的選育工作,“鹽堿地上種水稻”這個新領域是他近年來關注的重點。

                  全國人大代表 聶守軍:黑龍江有3000萬畝的鹽堿地,大部分可以種植水田,但生產上現在應用的品種卻很少,這就需要我們科研人員對現有種質資源進行搜集、創新和利用,來選育新的品種。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聶守軍通過走訪、調研,整理了關于提升寒地水稻生物育種能力的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 聶守軍:通過一年的走訪和調研,發現寒地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特別稀缺。我這次建議國家在現有的種質資源庫基礎上,對寒地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進行整理和評價,為育種者提供數據支撐,有助于更多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培育優良品種,用咱們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實現糧食安全。

                  標簽: 種質資源 發生變化 黑龍江省

                  上一篇:代表通道 | 張克勤代表 :建設科技強國 保障綠色安全農產品供給 全球快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