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世界焦點!中國式民主的廣東實踐丨二十多萬人的通勤路

                  2023-03-04 13:42:26來源:南方網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近年來,廣東積極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


                  (相關資料圖)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南方網和粵學習客戶端推出原創策劃——“中國式民主的廣東實踐”系列微視頻,聚焦代表聯系群眾起草建議、人大推動建議落實、政府回應代表建議、建議落實后群眾反響,從微觀角度入手,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實在在的,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民主。

                  工作日的清晨,城市蘇醒,交通繁忙起來,廣東珠海、中山兩地跨界處的早高峰即將來臨。

                  上班族小鈿(化名)開車從珠海斗門的家出發,將3歲多的女兒送至幼兒園后,駛向香海大橋,目的地中山坦洲鎮。

                  此時,家住中山坦洲鎮的林鈺也開車出門,前往位于珠海金灣的公司,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看似平常的跨城通勤路背后,是一位人大代表建言獻策、為民發聲的故事,也是兩地政府將老百姓利益放置首位,執政為民的努力,更是一段新老廣東人一起奮斗,共建幸福家園的故事。

                  一份暖心建議:為了20多萬人的通勤路

                  眾所周知,大灣區地理優勢明顯,中山坦洲鎮約70%的面積嵌入珠海。其發展潛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兩地定居、就業。

                  相關數據顯示,每天往返中山、珠海兩地的通勤人員從2017年的10.9萬人增長至2020年的21.5萬人。跨市通勤群體不斷壯大,但前幾年的通勤路卻不好走。因歷史原因,失修的斷頭路、斷頭橋一度橫亙在兩地交界的多個地段。

                  廣東省人大代表、麗珠醫藥侯雪梅從西北來珠海定居多年,每天坐班車上下班。每次班車行至兩地跨界處時,堵車這件“煩心事”便會出現。

                  更令侯雪梅感觸的是,由于沒有跨市公交,不少上班族需要每天搭乘一地的公交到終點站后,下車步行通過市界,再乘坐另一個城市的公交。不少跨市通勤人員耗在路上的時間近兩個小時。

                  如何讓20多萬人的通勤路更順暢?科研出身的侯雪梅將鉆研精神帶到了解決跨市通勤路這一問題中。為了摸清楚兩市跨界處斷頭路、斷頭橋的狀況,她和珠海交通運輸管理局、中山市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實地查看了10條失修道路,多次到沿線路段走訪調研、提出解決方案。

                  在這一過程中,侯雪梅慢慢了解到,打通斷頭路并非“修路”這么簡單,其中涉及到財政、產權、工程建設審批手續等等,“這需要兩地很多部門一起行動,還要協調各方面資源和力量一起來做好這個事情。”

                  經過走訪、調研,侯雪梅于2021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整理、提交了《關于推動解決珠海中山兩地跨界道路的建議》,詳細羅列了10條道路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多部門合力協作:按下“開路”的快捷鍵

                  當年6月份,侯雪梅便收到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詳細答復,其中提到了改善這一交通問題的工作進展,文件還抄送給了廣東省發改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等多個政府部門。

                  正是這份建議,按下了推動兩地合力“開路”的快捷鍵。

                  中山市坦洲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鄺光榮是“新廣東人”。幾年前,他被調任至坦洲鎮,主要負責中珠兩地跨界道路項目建設。

                  在鄺光榮看來,跨界道路多位于產業園區、居民生活區,修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鎮里多個部門成立了推進項目的工作機制,兩年來克服了資金短缺、征地拆遷難等多個問題。”

                  一個鎮的財政資金有限。但鄺光榮透露,僅新近通車的坦洲鎮神農路對接珠海香洲云峰路項目,他們就籌備了1.2億元左右支持項目建設。

                  此外,中山、珠海兩地每年召開聯席會議,溝通對接兩市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相關工作。2021年下半年以來,往返中山坦洲與珠海斗門、香洲等地的6條跨界道路陸續開通,公交線路也得到完善,另外還有3條在建道路將在2024年全面通車。

                  新老廣東人共筑“幸福路”:大灣區通勤路越織越密

                  “穿越珠海、中山的香海大橋正式通車。”

                  “‘通琴號’正式運行,覆蓋珠海香洲、斗門,中山坦洲及澳門等地。”

                  “坦洲鎮環洲東南路東側規劃路正式通車,中山去珠海再添新通道!”

                  ......

                  跨界道路通車后,20多萬人的上班路越來越順,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小鈿每天的上下班路程從兩年前的一個多小時壓縮至半小時以內,節省下來的時間她用來陪女兒玩耍,陪女兒長大,“這種場景以前我根本不敢想象,感覺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頻繁來往坦洲、珠海金灣的林鈺夫婦告別了開車繞路、走小巷的通勤生活。相對比之前,現在每天開車上班的時間節省了30分鐘。她說:“工作日再也不用摸黑起床。”

                  欣喜的還有侯雪梅。看著一條條跨界道路打通,她親身感受到我國人大代表議案辦理由“重答復”向“重落實”的轉變,也深知身為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她坦言,成為人大代表之后,自己從埋頭做科研變得更愛關注身邊人、身邊事。周邊施工噪音擾民、街上垃圾清理,她都會上前多問幾句。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無論是在廣東生活多年的人大代表侯雪梅,還是作為政府工作人員代表的“新廣東人”鄺光榮,履職為民,執政為民,打通一條條“斷頭路”的同時,也搭建起一座座百姓需要、人民滿意的“幸福橋”。民事民提,民事民辦,這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這樣的場景是通達民意的生動體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民主的廣東實踐圖景。

                  標簽: 人大代表 工作人員 項目建設

                  上一篇:焦點簡訊:從8只到近千只!中國東北虎保護見成效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