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來看病的孩子多了起來。”一大早,匆匆吃了幾口早飯的高小慧抓緊換上白大褂、戴好聽診器走進診室。剛落座沒多久,診室門前就排起了長隊。
“來到兒科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高小慧是興安盟突泉縣中醫醫院兒科的副主任、主治醫師,在兒科工作10年來,他的工作準則從未變過。
高小慧畢業于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專業,雖然從小就想當醫生,但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兒科工作。“剛參加工作時,由于兒科缺醫生,而我本人也很喜歡小孩,所以決定來兒科試試。”高小慧回憶說。然而,兒科的工作不像他想得那么簡單,一開始,每天孩子的哭鬧聲和家長著急的叫喊聲讓他無所適從。
工作中的高小慧是個倔強的人,通過多方討教和自己鉆研,他終于摸清門道,成功轉型成為一名白衣“奶爸”。詢問病情、量體溫、聽診、寫病例、開藥……患兒一個接一個,他忙得一口水都顧不上喝。
“只有精確診療才能給患兒家長帶來安全感。目前,我們兒科門診的年接診量能達到7000人次。”高小慧說,由于不少患兒表達不清自己的病癥,兒科被業界稱為“啞科”。兒童生病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等特點,這要求兒科醫生必須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
2018年,高小慧牽頭開展的兒童“中醫適宜”診療工作,填補了當地在該領域的醫療空白。同時,他還積極配合醫院做好青年醫師的“傳、幫、帶”工作,帶動很多青年醫師成為業務骨干。在診療中,高小慧更是處處為患者著想,時常叮囑年輕醫生要想方設法為患者減免治療費用,爭取用最少的費用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雷鋒精神。
“每當科室里有重癥患兒的時候,他不僅白天往病房跑好幾趟,查看病情變化,夜里還會給值班醫生打電話,詢問情況。”與高小慧共事7年多的醫生王赫說,工作這么多年,節假日高小慧很少休息,手機從不關機,隨時做好會診急救準備。
耕耘者必有收獲。十余年來,高小慧救治了無數患者,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兒科科室內家長送的一面面錦旗,就是最好的見證。
“服務他人,快樂自己。”這是高小慧常說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職,在崗位上以雷鋒為榜樣、踐行雷鋒精神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初心。近10年來,他積極踐行雷鋒精神做公益,走進學校、病房、社區和敬老院,義務開展學雷鋒活動。(記者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