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成群結隊的梅花鹿享受陽光浴。 邱琦 攝
中新網通遼3月2日電 題:內蒙古鄉村領“鹿”人池敏: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血、鹿尾、鹿肉等鹿副產品市場也很廣闊,尤其是鹿茸,屬于名貴中藥材,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說起養殖梅花鹿的好處,池敏滔滔不絕。
初春時節,春寒料峭。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吉日嘎郎吐鎮路北營子村梅花鹿養殖基地,耳邊不時傳來呦呦鹿鳴,只見200多頭體態優美、溫順可愛的梅花鹿正在覓食。
正在給梅花鹿添加“營養餐”的人就是池敏,他是路北營子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吉日嘎郎吐鎮第一個養鹿人。
每天天不亮,池敏就早早起床,有時自己還沒顧上吃口飯,就急匆匆出門,去給他的“寶貝”梅花鹿準備早餐。
說起自己養殖梅花鹿的經歷,池敏始終覺得是一個正確選擇。“2017年,我偶然間在網上看到梅花鹿養殖產業的信息,便萌生了在家鄉養殖梅花鹿的念頭。”池敏說。
圖為小梅花鹿正和主人撒嬌。 呂志敏 攝
經過一年多的細致考察和技術學習,池敏在2018年投資21萬余元,從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長春引進了22頭梅花鹿,正式開啟了養鹿之路。
“最開始,由于缺乏經驗,我也走了不少彎路。”池敏深知,沒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風順的,他堅持摸索學習,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一整天都在鹿圈旁仔細觀察,了解梅花鹿的習性,還細心地用筆和本記錄下來,并多次到鹿鄉學習經驗,靠著勤奮和努力,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掌握了飼養技巧。
“致富的路上不怕困難,只要腳踏實地去干,致富的路就遠不了。”池敏如是總結。
池敏介紹,一只成年公鹿每年可生產鹿茸6斤左右,每斤鹿茸市場價能賣到1250元。一只成年母鹿每年產一只小鹿,小鹿生長到一年以上,大約可以賣5500元錢。
靠著不斷摸索,池敏從養殖梅花鹿的門外漢變成了行家里手。2019年,積累了豐富養殖經驗的池敏帶頭成立了合作社,通過“以學帶悟,以幫代傳”進一步壯大路北營子村養殖規模。
池敏通過“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輻射帶動村內有養殖意愿的農戶新建了養殖場,不僅為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還協助辦理野生動物馴養證等資質,同時負責聯系客商,解決他們的養殖、銷售等一系列問題。
路北營子村村民何忠明在池敏的帶動下走上致富路。“養殖第一年,割了第一批鹿茸就賣了4萬多元錢,通過養殖梅花鹿家庭收入增加了很多,下一步想擴大養殖規模。”何忠明說。
圖為展廳里擺放著各類鹿產品。 呂志敏 攝
如今,路北營子村梅花鹿存欄達200多頭,為了延長產業鏈條,合作社與吉林省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生產系列鹿產品。
“我們現在的鹿產品大約在二十六七種,去年合作社年銷售額大約在110萬左右,現在各類鹿產品都已經形成規模了。”池敏說,目前在村里又整合了40多畝地,規劃建設二期工程,可以做托管代養也可以租賃棚舍,帶動更多的人發展鹿產業。
“養鹿讓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們更會照料好這些梅花鹿,讓大家伙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池敏說。
據吉日嘎郎吐鎮黨委副書記王曉平介紹,近年來,該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依靠鹿品牌舉辦梅花鹿采茸節,開展梅花鹿互動喂養、品嘗全鹿宴、戶外拓展等精品研學項目,挖掘鹿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從而促進全鎮農牧業生產結構優化調整,推動鹿產業鏈項目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王曉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