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看視頻
首席記者 陳維燈 記者 崔力
【資料圖】
雨水時節,江津區油溪鎮金剛社區長江左岸,春雨淅淅瀝瀝。
2月20日,“走進區域看發展 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最重要的控制性節點工程——金剛沱泵站施工現場,一個80余米深的大坑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引起一片驚呼。
沿著坑壁通道盤旋而下,施工團隊正在坑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施工作業。
“金剛沱泵站土石方開挖總量約310萬立方米,最大垂直開挖深度81米,是我市歷史上裝機規模最大、基坑開挖最深的泵站。”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剛沱泵站也是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南片大集中”的首級水源泵站,更是形成長江、嘉陵江兩江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的“龍首”工程。
重慶境內江河較多,但對于渝西地區而言,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問題并存且較為突出。據統計,渝西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581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更加劇了該地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矛盾。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水利建設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工程。工程受水區范圍為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區域,包括沙坪壩、九龍坡、北碚、江津等11個區,涉及面積大約在1.18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更是超過1000萬人。
該工程充分利用渝西地區現有水源,從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取水,新建長江金剛沱、嘉陵江草街等泵站20座、調蓄水庫1座,新建輸水管道448公里(含隧洞81公里),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長江嘉陵江互聯互通、現有區域內水庫互調互濟,向渝西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兼顧改善受水區河流生態環境用水,同時退還被擠占的農業灌溉用水,對用水和生態環境改善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其中,金剛沱泵站工程總投資15.7億元,總工期42個月,共安裝4臺立式離心泵,由引水建筑物、泵站廠房、出水隧洞、出水塔及管理樓、變配電間等組成,泵站年平均供水量6.887億立方米,總裝機36兆瓦。
“金剛沱泵站在施工過程中存在隧洞斷面小、距離長,施工難度大等問題。”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EPC總承包部總工程師劉鵬介紹,金剛沱泵站工程隧洞共計22座,總長81公里,其中永安隧洞長12.24公里,最大埋深225米,洞徑最大4.3米。各隧洞均穿越含煤地層等地質條件復雜區域,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問題突出。
此外,工程管線總長367.5公里,其中頂管52處,總長11.44公里,管線穿(跨)越8條高速公路24處、4條鐵路11處,穿越水塘(庫)317座,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濕地公園3處、風景名勝1處,占用生態保護紅線29處。
如何才能確保施工安全,又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具體施工中,我們合理安排工期,基本都在枯水期施工,同時采用旋挖鉆機或水下破碎錘水下開挖,滿足環保要求。”劉鵬介紹,施工方還利用定位系統,確保施工精度;材料分塊預制,按序依次安裝;布置下基坑盤旋道路,開挖線外設置截水溝,開挖自上而下分層分區進行,“爆破施工中預留1.5米左右保護層,采用淺孔、密孔、小藥量、孔底鋪柔性墊層的爆破技術,以減少對建基面的擾動。”
不僅如此,為增強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金剛沱泵站施工現場還設置了施工安全體驗區。每一名施工作業人員都要在體驗區進行電擊、高空墜落、安全帽擊打、火災等施工作業中常見安全事故的模擬訓練。
“搭設腳手架,扣件一定要擰緊,底部的墊木一定要設置牢固”“吊裝鋼管,吊裝前一定要把吊帶檢查一遍”“進行框梁支護的工人,上下邊坡一定要小心”……
施工現場,這樣的叮囑時刻在作業人員耳邊響起。
劉鵬表示,金剛沱泵站將在2024年6月具備通水條件,為渝西地區千家萬戶帶去向西“流”的長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