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突泉鎮城郊村: 蔬菜大棚里的春天-看熱訊

                  2023-02-20 10:59:54來源:興安日報


                  (資料圖片)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突泉縣突泉鎮城郊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形成以溫室為主、冷棚為補充的設施農業大棚種植生產格局,實現了全年生產、四季供應。

                  春寒料峭,在城郊村種植戶孫麗的蔬菜大棚里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片片綠油油的嫩苗,青翠欲滴,生機勃勃,到處彌漫著泥土和蔬菜的清香。

                  孫麗正在忙著給收割好的芹菜打捆,今天一大早,縣內各大超市就接連下單,對她來說,已經沒有“冬閑”的概念,和往常一樣,賣菜增收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種植大棚蔬菜已經有20多年了,芹菜、黃瓜一棚能出三茬,能賣出兩萬多塊錢。”孫麗說。

                  近年來,突泉鎮城郊村牢牢把握城郊精準、高效、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定位,緊盯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種植新鮮反季節果蔬,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彭玉祿是城郊村小有名氣的平菇培育能手,他培育出來的平菇產量高、品質優。這兩年,他利用溫室大棚和冷棚,控溫控長技術,實現了錯時出菇,讓平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如今,他的平菇大棚里,朵朵如云般的小平菇破袋而出,也撐起了他的“致富傘”。

                  “從開始加工到制棒,都是我自己做的,一個菌棒的成本在兩塊錢左右,一個菌棒能出三斤蘑菇,按現在的價錢5塊錢往出批發,除去成本一個菌棒能產生10多塊錢效益。”彭玉祿說。

                  截至目前,城郊村共有日光溫室大棚800余棟,品種以精細蔬菜為主,食用菌、特色果蔬為補充,品類達25種,

                  平均每座大棚年產瓜菜3至5噸,農戶年獲利2.5萬元左右,設施農業不僅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張佳)

                  標簽: 設施農業 蔬菜大棚 觀光農業

                  上一篇: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學將在今年7月恢復高中部-當前訊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