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火光沖天、黑煙翻滾、異味刺鼻……近日,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城經歷了一場“美國切爾諾貝利”之禍。2月3日,一列運載有毒化學物質的列車行使至當地時,其150節車廂中的38節脫離軌道并引發大火,另12節車廂遭燒毀。3天后,當地政府對列車中剩余有毒物質進行了“受控釋放”。
事件引發大量包括氯乙烯、乙二醇丁醚、丙烯酸異辛酯和異丁烯在內的有毒化學品泄露。氯乙烯是一種致癌物質,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肝臟等系統都將產生影響。一戰期間,氯乙烯燃燒產生的光氣曾被廣泛用作窒息劑。暴露在有毒的空氣中,當地居民憂心忡忡。多名居民抱怨強烈的氣味,出現頭痛、惡心等癥狀,一些企業主和居民要求列車所屬公司提供賠償。
同時,危險物質泄漏后,直接流入雨水管道或被現場填埋,引發對環境破壞的擔憂。據相關部門初步統計,東巴勒斯坦南部水道上發現了3500條死魚。附近北利馬的居民也說,農場母雞在爆炸后不久突然死亡。
然而,無論是民眾的擔憂和訴求,還是自然環境的無聲抗議,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這是幾十年來最致命的環境緊急情況之一,但卻沒有人談論它。” 國際非營利組織氣候樞機(Climate Cardinals)的創始人索菲亞·基安尼(Sophia Kianni)說。
面對批評質疑,美國當局極力淡化影響。美國地方官員堅持認為空氣和飲用水目前都是安全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也同樣表示,截至上周末,東巴勒斯坦城未發現空氣中存在“任何程度的擔憂”。面向東巴勒斯坦城居民的強制疏散令8日撤銷,理由是樣本監測顯示當地空氣和水體安全。2月13日,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出席全國縣城聯合會年會,對于受到民眾普遍關注的列車脫軌事件,布蒂吉格只字未提,卻對拜登政府主推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加以稱贊。鐵路工會的官員則稱,他們早就警告過,由于鐵路預算的削減妨害到安全措施,類似的事故可能發生。
在毒氣泄露事件中,美國的新聞自由也受到懷疑。在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瓦恩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聞國家”(NewsNation)直播記者蘭伯特被強行逮捕,原因是“非法入侵”。“我不認為這應該發生在美國任何地方,”蘭伯特的同行維基拉說,“在危機當中,執法者居然如此蔑視媒體報道政府官員言行、政策的權利,這讓我震驚。”
同一時間內,美國政府和媒體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氣球”等問題以轉移視線。美媒對該事件“不聞不問”的態度,引發各界批判。議員馬喬里·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不止一次諷刺拜登政府,并表示針對“不明飛行物”的炒作都是對毒氣泄漏事故的掩蓋。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指出,這一災難性事件發生后的數天內,美國各媒體頭版都在報道全美橄欖球比賽決賽的盛況。巴西網友奧斯瓦爾多(Osvaldo Júnior Yai)在社交媒體平臺評論說,“沒有在國際媒體上看到這事兒,美國只知道干涉其他國家的事情。這么嚴重的環境災難沒看見他們有報道。”有韓國網友留言稱,美媒只對“間諜氣球”進行大肆炒作,懷疑美國利用“間諜氣球”來轉移視線,不知道他們想掩蓋什么。
(魯揚、劉旭霞、蔡海若、李明琪、劉動、申玉環、許文金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