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內蒙古河套地區早謀劃、早動手,全面做好化肥、地膜等農資儲備、供應工作,確保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臨河區農民楊帥林在選購農資。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春節剛過,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隆勝村村民楊帥林就開始到集鎮上的各個農資店看農資、問行情,提早購買農資備春耕。他說:“我家一共有60畝地,今年打算種小麥、玉米、番茄和葫蘆。我來集鎮上看看底肥、選選種子,等天氣暖和了,就能及時種地。”
(資料圖片)
記者在烏蘭圖克鎮秦瑞農資經銷部看到,各種袋裝的玉米、葵花種子整齊擺放在貨架上,少量打包的化肥、地膜存放在空地上。經銷商秦瑞告訴記者:“我從去年底就開始儲備春耕農資,現在倉庫里存放了600多噸二胺、復合肥和尿素,新采購的2000多噸肥料也在陸續運來。我已通過村民微信群等渠道發布農資種類、價格等信息,及時滿足農戶選購需求。”
臨河區一家農資經銷店的庫房內已儲備一批農資。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記者在烏蘭圖克鎮、干召廟鎮、狼山農場等地走訪發現,雖然現在距離春耕還有1個月左右,但是各家農資經銷店已調運、儲備一大批化肥、地膜、種子、農藥等農資,除了現場選購外,農戶還能通過微信或電話預訂,商家負責免費配送上門。狼山農場種糧大戶鄔子林說:“我種了2000多畝地,化肥、種子等農資用量比較大,我用微信預訂好農資后,經銷商就可以及時送貨到家,有效解決農資裝卸難、運輸難等問題,既省事又省時。”
記者采訪獲悉,除了農資貨源充足、選購便利之外,農貸資金及時發放也是當地農戶輕松備耕的重要因素。臨河區副區長趙國棟告訴記者:“臨河區春耕資金需求量為23.5億元,其中農民自籌資金13.2億元,需要貸款10.3億元。各家金融機構可發放貸款14.6億元,完全能滿足春耕生產需要。”
在做好農資供應的同時,當地加大對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農民權益。“我們對農資市場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地專項檢查,嚴防假劣農資流入市場,確保農戶買上優質種、用上放心肥,為春耕保駕護航。”臨河區農牧局副局長邱波說。
臨河區一農資經銷商(右一)向農戶介紹農資情況。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內蒙古河套地區主要分布在巴彥淖爾市,這個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擁有1100多萬畝耕地,被譽為“塞外糧倉”“草原上的菜籃子”。
臨河區白腦包鎮農戶王金山說:“農資備足,春耕不愁,我們對春耕生產更加有信心。”(記者李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