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康麗娜)近日,記者從自治區工信廳獲悉,自治區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開展以來,各盟市按照時限要求上報自查摸底情況,制定落實方案,建立整治臺賬,積極推進整治工作,目前,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區開發區已上繳沉淀資金16368.8萬元,排查發現已受理未辦理的127個開發區待批項目已全部辦理完成,其他各項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
據了解,在閑置土地方面,全區已整改完成157宗共869公頃,土地盤活率達94.6%。在停產企業方面,已整改完成98戶長期停產企業和56戶“僵尸企業”,共盤活土地1313.2公頃。在停建項目方面,已整改完成74個,共盤活土地1193公頃,整改完成率74%。在“半拉子”工程方面,排查發現的18個開發區“半拉子”工程,各盟市均在有序推進整治,其中,通遼市、興安盟、烏海市各盤活1個。
與此同時,自治區全面起底了55個工業園區入園項目的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稅收等指標,各盟市均已出臺本地區工業園區控制性指標并公告。
“目前,自治區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期。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閑置土地、停產企業、停建項目、‘半拉子’工程等方面的整改進度,力爭在2023年底前完成停產企業、停建項目、‘半拉子’工程的集中整治工作。”自治區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