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元宵節:守住傳統文化 傳承文化精髓 當前要聞

                  2023-02-06 16:54:04來源:正北方網


                  【資料圖】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這一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在元宵佳節感受詩詞之美,傳承傳統文化。感受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感受宋代辛棄疾詞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些詩詞描繪了當時元宵佳節華燈齊放,通宵達旦,歌舞笙樂的壯觀場面。到近代,元宵節依然熱鬧非凡。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那么元宵節又有哪些習俗呢?

                  元宵佳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湯圓、湯團。按照我國民間傳統習慣,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因為這些名字與“團圓”發音相近,所以就去團圓之意,借十五月圓之夜,希望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元宵佳節猜燈謎,喜氣洋洋。“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來增加的一項活動。元宵節里張燈結彩,猜燈謎給喜慶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以燈懸謎,所以叫“燈謎”。

                  元宵佳節舞獅子,事事如意。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佳節踩高蹺,步步高升。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走百病、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在元宵節,感受美好,送出祝愿,祝愿新的一年中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順利、和和美美,愿人們都能筑牢傳統文化底色,多多了解元宵節日文化的內涵,傳遞好傳承元宵文化的接力棒。(張倩倩)

                  標簽: 傳統文化 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

                  上一篇:世界周刊丨視線 歐洲“倒春寒” 環球快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