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聚焦:新春走基層|中科院學者們的“黑土地之戀”

                  2023-02-03 05:49:39來源:新華社

                  大河灣農場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冬日,白雪覆在農場的黑土上,宛如一幅幽靜的山水畫。

                  在這曠涼之境,一群來自中科院的“黑土衛士”正熱情地奔走在田間地頭,用心用情勾勒著現代農業新模式的美好藍圖。

                  這是由中科院計算所牽頭、多所聯合組成的一支科研隊伍,他們與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深度合作,立足大河灣示范區,將信息技術、智能裝備、保護性耕作技術等充分融合,結合黑土地智能化農機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應用研究,推廣現代農業新模式。


                  (資料圖)

                  大河灣示范區所處的大興安嶺東南麓區是我國黑土地的五種典型區域之一,受氣候變化、農業開發利用強度上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多種因素影響,這里的黑土地呈現退化趨勢,出現不同程度的變薄、變瘦、變硬等問題。

                  為貫徹落實國家用好養好黑土地的要求,2021年3月,中科院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面向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目標,針對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需要破解的關鍵科學技術難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示范,致力于形成用好養好黑土地的系統解決方案。

                  “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啟動以來,這群研究員們便長期在農場扎下根來。

                  如今,“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啟動近兩年,大河灣示范區探索打造的“定制化保護性耕作+數字化決策+智能化執行”的智能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大河灣模式”已初見雛形。

                  經過長期的駐地工作和生活,研究員們已經深深融入了大河灣這片土地,與當地的百姓打成一片。他們走家串戶、走訪調研,希望既服務好大型農場,也服務好每一個當地農戶。

                  春節前夕,研究員們仍然堅守在大河灣示范區,總結過去一年的成果,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規劃。

                  寫春聯、貼窗花、包餃子,大河灣示范試驗基地“年味”濃厚。中科院計算所高級工程師陳海華說,新的一年,希望“大河灣模式”得到更廣泛應用,探索出更多適用于我國不同地形和土壤類別的智慧農業模式。

                  記者:鄒儉樸 葉紫嫣

                  報道員:楊景義 安琪 巴特

                  編輯:王燕

                  配音:危穎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標簽: 中科院計算所 現代農業 不同程度

                  上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2月2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