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看點:穿越鐵路隧道的“清道夫”

                  2023-01-28 16:02:50來源:?經濟日報

                  齊慧

                  1月13日22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腹地,一列萬噸重載列車呼嘯著駛入敖包梁隧道,將滿車煤炭送往外地,支持各地冬季采暖。

                  此時,距離敖包梁隧道30多公里外的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工區院內燈火通明,11名職工正進行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鄂爾多斯是全國煤炭主要產區之一,承擔著重要的煤炭外運保供任務,呼鄂鐵路是該地煤炭出區達海的重要運輸通道,平均每天有30余趟“煤炭班列”經呼鄂鐵路奔向全國各地。

                  東勝東路橋工區管轄呼鄂鐵路的4座隧道、27座橋梁以及56座涵洞。全長14.1公里的敖包梁隧道是呼鄂鐵路最長的一座隧道,也是內蒙古中西部鐵路樞紐最長的一座隧道。作為主要能源運輸通道,春運以來,這里變得更加忙碌起來。

                  “今天的作業任務是清理敖包梁隧道上下行173公里100米至200米處積灰。大家再檢查一遍工具,準備出發!”今年只有29歲的工長段鴻年,已經是有著10年鐵路工作經驗的“老人”,他從部隊轉業后就一直在鐵路工作,兩年前來到東勝東路橋工區擔任工長。話音一落,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戴好防寒棉帽,腳穿高幫防寒鞋,臉上也“武裝”了兩層加厚防塵口罩,拿起鐵鍬、編織袋等工具迅速登上工程車。

                  清灰看似簡單,意義卻不小。高速行駛的列車經過隧道時,形成的氣壓風席卷列車表層煤灰,散落到隧道內。隧道出入口附近的灰塵最為嚴重,幾天下來就會超過20厘米厚。如不及時清理,灰塵堵塞排水槽,就有可能造成隧道排水系統結冰或者形成流凌等安全隱患。為了保證列車安全、高效運行,東勝東路橋工區需要定期利用天窗作業時間對敖包梁隧道里的灰塵進行清理。

                  “上行無車、下行無車,可以上道作業。”23時11分,段鴻年下達作業命令,大家緊了緊防塵口罩和頭燈,兩人一組,每組之間拉開間距,迎著刺骨的午夜寒風進入隧道。

                  “袋口放低,口撐圓;鐵鍬一揮,請閉眼。”這是段鴻年清灰兩年來總結的經驗。他一邊指導職工撐袋的方法,一邊糾正大家揮鍬裝袋的角度。灰塵質量輕,在裝袋過程中極易隨風四處飄落,稍有不慎就會撲面而來,即使戴著眼罩、雙層防塵口罩,灰塵也會鉆進眼睛、鼻腔,職工經常淚流滿面、噴嚏不斷。作業5米范圍內也都是煙霧朦朧的場景。

                  張強是工區年齡最小的職工,也是這支隊伍的新兵。“制服筆挺、精神抖擻帥小伙”曾是他工作之初的憧憬,可經過近一年的歷練,他早就習慣了“冬天一身泥,夏天一臉煤,白天不見光,晚上吵得慌”的工作常態。在段鴻年的指導下,張強將鐵鍬輕輕抬起、慢慢傾斜,小心翼翼地把滿滿一鍬煤灰倒進編織袋里。

                  煤灰清理不僅需要技巧,也是對耐心的考驗。隧道里排水槽并不是一路平坦,拐角處更易藏灰也更難清理。排水槽表面直徑小,鐵鍬不能完全放進去。為了徹底清理,班長錢磊先是用鐵鍬側著鏟掉外層煤灰,實在夠不到的地方,他就蜷縮著一條腿,半蹲半跪在冰冷的地面上,用小鏟子一點點摳出來裝進袋子里。裝滿1個編織袋,“掏、鏟、倒”這樣的動作需要重復300多次。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14日凌晨。大家爭分奪秒地清理著積灰,一笤帚一笤帚掃,一鐵鍬一鐵鍬鏟,一袋子一袋子裝好,所過之處全部被清理得干干凈凈。

                  100多米的距離,他們平均每人彎腰800余次,清理出滿滿160個袋子。凌晨1時20分,“集合,準備運煤灰”。段鴻年帶頭扛起一袋煤灰,借著微弱的燈光向出口走去。工友們也紛紛手提肩扛,追上工長的步伐。

                  由于作業通道狹窄,清理出來的煤灰只能靠人工運輸。為了不影響行車,每次他們都會預留50分鐘左右,將裝袋煤灰搬運至隧道外線路兩側的圍欄外面。30多斤的重量,來回背送近20趟。一次作業下來,大家都是腰酸背痛,身體僵硬,甚至還出現過抽筋的情況。“每年春運結束后,每個人都瘦10來斤,有一年錢磊甚至暴瘦了25斤。”一說起工友們的付出,段鴻年滿是心疼。

                  凌晨2時20分,敖包梁隧道迎來當日第一列火車。在列車燈光的照射下,在圍欄外整理工具的段鴻年和錢磊都被對方的“花貓臉”逗笑了,摘下的口罩早已看不清原來的顏色。

                  “春運期間,除了隔天清理一次煤灰,清理重點區段排水井積砂淤泥,我們還要定期調整步行板間距、更換隧道燈和排水井保溫板。”段鴻年說,“春節期間,電煤保供壓力大,我們的工作不能有絲毫懈怠。”(經濟日報記者 齊慧)

                  標簽: 精神抖擻 高速行駛

                  上一篇:【報資訊】苦干實干開新局 踔厲奮發立潮頭——廣東奮力描繪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