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紅紅火火鬧新春】
本報濟南1月25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通訊員鄧美平)青墨畫眉,油彩涂臉,蟒、靠和頭飾上身……隨著竹笛、嗩吶的樂點,王玉坤扮的小生邁著碎步走上臺來,一亮嗓,臺下父老鄉親的掌聲和叫好聲響起。
雖然正月初二下了場雪,氣溫偏低,但演出依舊,演員們熱情高漲,為山東省夏津縣馬堤村平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王玉坤唱罷,接著登臺的倆人是王玉坤的“發小”,丁善平扮小生,侯仁江演老生。三位好友已有10年沒能聚在一起,此刻共演一出《王思鄉還鄉》,應情又應景。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十,馬堤吹腔劇團的36位團員都將登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這個年過得是真高興。”作為團長,王玉坤難掩激動。
馬堤吹腔是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前身是500年前流傳于山東、河南以及冀南、蘇北一帶的民間戲曲柳子戲。馬堤村的村民幾乎都會唱吹腔戲。“我們仨都是十一二歲開始跟著村里老人學戲,我和丁善平演‘大兵’,侯仁江扮‘小鬼’。”王玉坤回憶。
這兩三年因為疫情,吹腔戲不得不暫停。小年剛過,村民們就催著王玉坤張羅:“咋都得演上幾場,饞得慌。”兩位好友也在春節前趕了回來,三個人翻出五顏六色的戲服,挨家挨戶招呼團員。
臘月二十七,在白馬湖“黃河大集”上,劇團先演了兩場,算是暖暖戲,也讓久不登臺的人開開嗓。
近幾年,王玉坤把先輩流傳下來的戲目和后期創作的新戲都寫下來,結集成冊,又將積攢的演出視頻一一配上字幕,費了好一番工夫。今年春節期間要表演的吹腔戲目由36位團員一起商量,都是拿手戲、喜慶戲,除了《王思鄉歸鄉》,還有《掛龍燈》《雙喜》《巧訓兒》等。
大年三十下午和晚上劇團各演了一場,幾年前鎮上給搭建的戲臺下,站著、坐著的多是本村村民,很多都是久不相見的面孔,有的孩童還是第一次回村。馬堤村黨支部書記侯慶全滿眼笑意:“今年村民都回來過年了,肯定都會來聽聽吹腔戲。你看臺上那倆90后演得多好,咱這吹腔戲斷不了,這年過得也會一年比一年團圓熱鬧。”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粗心旅客遺失7萬現金細心乘警相助失而復得
2023-01-26未來幾天,天氣有這些新變化!呼和浩特天氣是……_速看料
2023-01-26觀熱點:冰封奇境 童話世界 這里有不一樣的冰雪奇緣
2023-01-26【春節我在崗】堅守供熱一線 溫暖千家萬戶 當前要聞
2023-01-26【春節我在崗】舍棄小家團聚 方便大家出行
2023-01-26每日速遞:【構建誠信教育體系·失信案例】我區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2023-01-25春節期間,轉陰后能不能喝兩杯? 每日報道
2023-01-25多彩青城 潮玩新春 東河冰上嘉年華正月初八歡樂開啟
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