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 3%,達到 1210207 億元人民幣(約合 18 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增長速度相對較快。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旺、長期可持續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回暖勢在必行。
【資料圖】
*提振信心對經濟復蘇至關重要。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惡化需要中國穩增長做穩定器。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2022年,中國經濟在疫情卷土重來、外部環境復雜等壓力下穩步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再上新臺階。
國家統計局 (NBS) 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經濟同比增長 3%,達到 1210207 億元人民幣(約合 18 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這標志著繼2020年和2021年中國經濟分別突破100萬億元和110萬億元大關后,經濟總量再上一個新臺階——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寶座國家統計局局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但這“仍然是向前邁出的一小步,”康說。中國需要在目前約1.27萬美元的人均GDP基礎上翻一番以上,才能實現2035年人均GDP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的目標。
但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3%的增速還是比較快的,經濟從強于預期的沖擊中反彈歸功于促增長政策的及時支持。
克服挑戰
當被要求對 2022 年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發表評論時,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經濟部負責人 Dominik Peschel 指出,該國必須應對一些不利因素,包括 COVID-19,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出口增長放緩。
為穩定經濟增長,中國政府調動更多資金用于基礎設施投資,并逐步放松貨幣政策。基礎設施投資支持經濟增長,制造業投資穩步增長。他指出,因此,工業增長快于服務業,而家庭消費疲軟。
分項看,2022年中國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
2022年零售額同比下降0.2%。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年度目標。
2022年中國人民更加富裕,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883元,同比名義增長5%。
中國的消費價格在 2022 年實現了 2% 的溫和增長,與全球的飆升形成鮮明對比。
迄今為止,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已廣泛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盡管受到 COVID-19 的不利影響,但近年來創新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亮點。新能源和數字產業有助于穩定整體經濟發展。
“國民經濟在下行壓力中繼續發展,經濟總量達到較高水平,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向好。穩定健康,”康說。
未來的希望
當被問及2023年中國經濟前景時,康康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旺盛、長期可持續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回暖勢在必行。
物質基礎雄厚,市場潛力巨大,新動能增強,改革開放紅利釋放,宏觀調控經驗豐富,今年中國經濟總體回暖勢在必行.
鑒于國家對疫情的優化應對,康認為今年消費將會復蘇。最終消費對 2022 年 GDP 增長的貢獻率為 32.8%。
至于房地產行業,康表示,2023 年對經濟的拖累將小于 2022 年。
他說,中國的房地產業仍有增長空間,因為該國的城鎮化率在 2022 年達到 65.22%,仍遠低于發達國家的 80%,同時他還承諾將采取措施支持城市居民對住房的需求。擁有住房和改善住房條件。
不過,康也提醒2023年可能存在的風險,國內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而國內需求收縮、供應沖擊和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仍然令人擔憂。
他說,今年中國將把經濟穩定作為第一要務,穩中求進。
“提振信心對經濟復蘇至關重要。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惡化需要中國穩增長做穩定器。”張燕生指出。
(視頻記者:孫清、尤志新、江婷婷、魏玉坤、程云杰;視頻編輯:周揚、張玉紅、王海燕、劉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