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內蒙古:集聚法治力量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焦點觀察

                  2023-01-16 13:03:25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

                  過去五年,內蒙古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充分發揮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積極作用,集聚法治力量保護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五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聯動,分別對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和環境保護法開展執法檢查,持續督促各地落實“藍天、碧水、凈土、清廢”法律責任。開展循環經濟促進法執法檢查,審議節能情況報告,督促降低資源消耗強度,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不斷提高內蒙古綠色發展水平。

                  對草原“一法一條例”進行執法檢查并形成問題清單,維護草原生態系統的完整和平衡。開展城鄉規劃“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圍繞城鎮老舊小區和物業管理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城鄉規劃實施,改善人居環境。聽取和審議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報告,就做好節水、治水、管水三篇文章提出改進工作建議。連續五年聽取和審議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高度關注“一湖兩海”生態環境、綠色礦山建設,以解決重點環境問題帶動生態保護提質增效。

                  五年來,內蒙古法院系統圍繞“一湖兩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工作,制定司法保障措施,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織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網。全面推行環境資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5.3萬件,積極參與自治區煤炭資源領域違法問題和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審結涉煤領域相關案件781件,累計完成追損挽損26.87億元;審結涉林草刑事案件988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其中,呼倫貝爾市法院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司法保護實踐基地,通遼市、興安盟等法院探索構建“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模式”,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等地法院設立生態環境法律服務站、旅游法庭、環保法庭,以司法之力守護綠水青山。

                  內蒙古檢察系統五年來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探索實踐“內蒙古生態檢察模式”,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8963人,辦理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18066件。著眼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與行政執法機關構建環境資源保護共治格局,“林長、河湖長+檢察長”聯動協作,開展“保護黃河”“河湖清四亂”“守護北疆草原林地”等專項監督,督促修復被損毀耕地、林地、草原、濕地188.3萬畝,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2.1萬畝。

                  持續深化生態保護跨區域協作,呼包鄂烏檢察機關同步發力防治大氣污染,與毗鄰省區檢察機關共抓大興安嶺、遼河、黃河、騰格里沙漠、賀蘭山等跨域環境治理,與俄蒙檢察機關協力加強邊境生態環境保護,助力筑牢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標簽: 環境資源 執法檢查 生態保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