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家住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朵蘭戈爾社區的侯斌大爺念叨著該理發了。侯大爺翹首以盼的,是由朵蘭戈爾社區“一家親”志愿服務隊每月提供的義務理發志愿服務。
這支志愿服務隊由社區各族黨員干部和群眾組成,通過持續開展義務理發、義診、專業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將社區群眾緊緊凝聚在一起,營造了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
朵蘭戈爾社區是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11個民族的4400多位居民共同生活在這里,攜手書寫“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動人故事。
【資料圖】
社區7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室,也是各族居民增進民族團結的文化陣地,各具特色的“一家親”文藝隊、二人臺文藝隊、合唱團等6支文藝隊伍定時在這里交流排練。結合傳統節日和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等,朵蘭戈爾社區積極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文藝演出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各族群眾心中。
多年來,朵蘭戈爾社區把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著力點,想方設法推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該社區黨總支書記高娃說:“我們成立了黨建促就業示范基地,舉辦民族服飾制作、傳統氈藝、皮雕等各類培訓,讓各族群眾走到一起,互相學習。社區還攜手達茂旗農牧局打造了手工藝創業基地一條街,各族群眾從農牧民變身帶貨網紅,助力居民銷售自產的農畜產品,幫助300多人成功就業,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有效提升了轄區農牧民的就業能力,各族群眾齊心協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播下同心籽,開出團結花。2022年,朵蘭戈爾社區被命名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成為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學習的榜樣。
內蒙古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長期享有“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在這片熱土上,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離不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示范帶動作用。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各行各業涌現出一批民族團結模范典型。每個集體、個人,都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增進民族團結貢獻力量。
2022年,內蒙古持續加強民族團結典型培樹,向國家民委推薦了28個先進典型,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等157個地區和單位為第八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授予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東風路街道辦事處麗苑社區居民委員會等200個集體“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授予趙占英等300名個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形成了全社會爭創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良好局面。
同時,內蒙古大力實施創建示范引領工程,對31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重點項目給予支持和指導,舉辦了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培訓班和互觀互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
呼和浩特市持續打造“青城石榴籽在行動”文明品牌;阿拉善盟發揮軍地融合發展成果豐碩的獨特優勢,深耕“攜手共筑中國夢、英雄精神滿駝鄉”創建品牌;錫林郭勒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推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榜樣引領下,全區各級各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創新豐富活動形式和載體,推動民族團結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利用各類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內蒙古大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模范的典型事跡,以榜樣力量打動人,用真情實感感染人,號召各族群眾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內蒙古各族兒女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筑幸福美好家園。
自治區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我們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力以赴推動我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質增效,奮力推進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工作,把“模范自治區”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見習記者李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