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下大事必作于精、必成于細”。內蒙古的干部群眾熱情豪放、不拘小節,這在交友待客上是個好傳統,但搞經濟建設粗枝大葉是不行的。我區是在欠發達的條件下搞現代化建設,經不起反復和折騰,必須把細節想好、把標準卡嚴、把該做的做到位。
現在,我區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城市建設“攤子”鋪得不小,大馬路、大高樓、大廣場、大公園隨處可見,但薄弱的“里子”明顯配不上亮堂的“面子”。有的地方下水管道“發育不全”,一下大雨就“在城市里看海”;有的地方大街上車比人還多,老百姓出去辦個事經常找不到停車場。像這樣城市功能不完善、服務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不少見。這些問題說到底,是我們一些地方在工作中不注重細節導致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世紀90年代啟動的蘇州工業園區,開工兩三年地上都沒什么動靜,而是在地下熱火朝天建設各種管廊,然后才開始搞地上施工,園區建成近30年來從未發生“拉鏈路”的情況。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區廣大干部是想干事的,也都在積極干事,但有一些人不樂于也不善于“較真”,缺乏像建設蘇州工業園區那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滿足于過得去、差不多,累積起來就會差很多、差太多。這也是我區與發達地區有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全區上下都要摒棄凡事大呼隆、差不多就行和重“面子”不重“里子”的積習,無論干什么都注重細微細小、追求高質高標,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努力在打造精致、追求極致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