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新疆阿克蘇改善生態環境——戈壁灘變身“金果園”

                  2022-12-31 18:51:59來源: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900箱蘋果,已裝運發車!”2022年12月21日,果農侯佳望著逐漸遠去的貨車,對電話那端的成都采購商興奮地說道。侯佳在新疆阿克蘇種蘋果已20年,這也是當地生態持續改善的20年,“眼看著戈壁灘變了顏色,土地綠了起來,鄉親們也富了起來”。

                  河水滔滔,雪山連綿,草豐林盛,繁茂果園……多年來,阿克蘇地區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和保護,2021年又啟動了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有力帶動了林果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片片灰色戈壁灘,變身座座“金果園”。

                  甜蜜產業


                  【資料圖】

                  冬日里,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依然飄著果香。

                  “我家種的蘋果除了在本地銷售,還通過網絡平臺,遠銷重慶、成都、西安等地。”現在,果農侯佳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每天包裝蘋果、發快遞。

                  阿克蘇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果品糖分積累,加之光照足、雪融水灌溉等優勢,特別適合發展蘋果等林果業。截至目前,阿克蘇“冰糖心”蘋果種植面積50余萬畝,年產100萬余噸,產值40多億元。

                  咬一口阿克蘇“冰糖心”蘋果,清脆甘甜,滿口留香。這只可口的蘋果,不僅藏著“冰糖心”,也映射著阿克蘇歷屆地委、各級干部和各族群眾改善生態的初心。

                  為治理風沙,阿克蘇地區一般先種防風林,再種經濟林,實施以林養林,蘋果、核桃、紅棗等特色林果面積得以擴大,荒涼的戈壁灘上,崛起座座增收致富的“金果園”。侯佳種的蘋果園過去就是一片戈壁灘,風大時碎石飛舞,打在臉上生疼。“果樹成長需要時間,環境變好也得持續用勁,一定要有耐心,果樹長高了,環境也就變好了。”她深有感觸地說。

                  “頭10年打基礎,邊打工邊種果樹,到了2012年迎來大豐收,開始專心侍弄蘋果樹。”2002年,侯佳承包了38畝荒地種蘋果,后來又擴大種植面積,這些蘋果樹不僅為當地添綠,還成為一家人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過去愁銷路,現在果農大多有訂單或固定客戶,還不斷擴大網上營銷,根本不愁賣。”2018年,侯佳注冊了蘋果品牌——“侯果”,開始嘗試在抖音等平臺銷售蘋果。在2022年舉辦的阿克蘇地區首屆電商主播大賽中,她獲得“筑夢新星三十強主播”稱號。

                  生態向好,阿克蘇地區林果業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高顏值定會轉化為高產值!”阿克蘇格林凱生態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金枝說,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和保護,就是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快速發展階段,也是本地生態持續向好的階段。公司正在環保上下功夫,全面采用小包裝,并將綠色環保融入包裝設計中。

                  統計顯示,阿克蘇地區特色林果種植面積達450萬畝,已培育形成果品種植、生產、保鮮、加工等產業鏈條。統計顯示,2022年當地果品產量近260萬噸,產值達165億元,來自林果業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筑牢根基

                  在阿克蘇地區,戈壁灘變身“金果園”,特色林果產業不斷壯大,離不開一只隱形的“推手”,這就是生態治理和保護。

                  上世紀80年代,阿克蘇市城區曾飽受風沙之苦。阿克蘇地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洪全回憶,白日風沙大時,天一下就黑了,能見度只有二三十米,人們沒法出門,嚴重影響生產生活。風沙之源,主要來自城區邊緣的柯柯牙。

                  柯柯牙,意為“青色的崖壁”。1986年,阿克蘇地委、行署決定動員全社會力量,在柯柯牙區域引水、種樹,實施荒漠綠化工程。30多年來,阿克蘇地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孕育了以“自力更生、團結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柯柯牙精神。

                  綠色,從柯柯牙蔓延開來。如今,阿克蘇市區被層層綠色屏障守衛,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沙塵天氣少了,空氣越來越濕潤了。對當地果農而言,他們不僅受益于生態環境的改善,還受益于生態治理和保護而帶來的發展契機。

                  生態治理和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有力抓手。如果說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是阿克蘇生態治理和保護的1.0版,此后實施的阿克蘇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臺里克區域生態治理工程等為2.0版,那么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則為3.0版,是眼下正在實施的最有力抓手。

                  這項工程是“十四五”時期全國第一批、新疆第一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涉及阿克蘇河全流域,總投資53.73億元,從2021年開始實施,為期3年。阿克蘇地區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科科長王海東說,工程根據阿克蘇河流域突出生態問題,劃分4個生態修復單元,共部署5大類工程35個子項目。

                  目前,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穩步推進。項目實施由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項目負責人李誠介紹,按照實施方案,2021年和2022年這項工程計劃實施33個子項目,目前開工率為100%,已完成了10個子項目。

                  從項目實施情況看,阿克蘇地區實現了堅持聚焦關鍵環節,最大限度爭取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同時,重點聚焦生態效益,最大限度提升生態功能,努力把這項工程建成示范工程、精品工程、樣板工程,通過生態治理和保護筑牢產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綜合效應

                  植綠、治污、填坑、整地、固沙……阿克蘇地區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和保護,讓灰色戈壁灘變身繽紛果園,廢棄礦山成為豐收田園,河流沿岸遍布休閑公園。去年以來,阿克蘇加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力度,正不斷釋放溢出效應。

                  眼下,阿克蘇地區一改過去就山論山、就水談水的單一治理思路,注重強化系統思維、提高統籌能力,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內涵,推動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進入新階段。

                  溫宿縣依希來木其鄉過去有3處砂石料廢坑,通過覆土、平整、撒播草籽等手段,環境得到有效修復,還修出來1000余畝農林用地,增加了林果種植面積。2022年,烏什縣的29處廢棄采砂坑也得到治理,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阿克蘇生態治理和保護還賦能文旅產業。長達34.3公里的環城坎坡,將溫宿縣城半包圍,是困擾當地多年的一道“傷疤”,因風沙侵蝕山體而形成的座座高坎,坎坡上幾乎寸草不生,特別容易發生崩塌。作為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的子項目,溫宿縣環城坎坡生態修復工程將撫平這道“疤痕”。

                  在這個項目實施過程中,與溫宿縣故城文化旅游區項目實現了“無縫對接”,兩者建成后將融為一體,將旅游休閑與民俗體驗、自然活力與人文魅力深度結合,讓生態建設項目融入旅游開發。“我們將對坎坡進行削坡、平整作業,然后建設景觀林帶。”該項目負責人李鵬說,項目建成后,長長的“傷疤”將成為綠帶,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此外,阿克蘇的座座“金果園”不僅在果品銷售上產生收益,還帶動了鄉村旅游。阿克蘇市托普魯克鄉櫻桃成熟時,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采摘。盛世人家家庭農場負責人譚蜀疆介紹,游客可在農場采摘購買農產品,還可在休閑區游玩。家庭農場來自采摘休閑上的收入占比越來越高。

                  阿克蘇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和保護,越來越多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迸發新活力。走進溫宿縣柯柯牙鎮塔格拉克村,可領略湖泊、冰川、草原、雪山等景觀,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依托這個村子打造的“歸園田居·塔村”景區已成為4A級景區。“通過發展旅游,這里從貧困村邁向富裕村,現在有七成以上的村民直接受益于旅游業。”景區負責人陳瑞波說。 (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

                  標簽: 阿克蘇地區 生態環境 塔里木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