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抓工作沒有一成不變的套路,干事業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如果做什么都要看“上邊出沒出文件”“外地有沒有先例”,稍有點風險就打“退堂鼓”,遇到點難題就“左顧右盼”,那我們的發展就只能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只有敢于放開手腳、善于改革創新,才能不斷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之前曾有這樣一種怪象:有些項目審批因為沒有先例,甲部門讓乙部門先批,乙部門讓丙部門先批,丙部門又讓甲部門先批,糾纏在“雞生蛋”“蛋生雞”的死循環遲遲解不開扣。這種僵化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僅浪費資源還掣肘發展。行為在表象,根源在思想。在“沒有成方”時敢不敢“開藥”,考驗著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體現著干部的勇氣和擔當。
面對問題和困難,不想辦成會有100種理由,想辦成也能有100種辦法。“有解思維”和“無解思維”雖然只差了一個字,其效果卻是天壤之別。干工作就要有一種敢想敢拼的勁頭,一事當前決不能翻箱倒柜找不能辦的理由、講一大堆困難,想著這不行那不行,而是要強化“有解思維”,首先想到的是能辦,然后再想辦法辦成辦好。只要符合發展要求、不違反政策法規,就大膽創新、大膽嘗試,善于解“無解之解”、敢于闖“無路之路”。
新征程上,我們必然會面臨許多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困難。全區上下都要破除因循守舊、推拖等靠的意識,把“有解思維”作為首選項、必選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多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解決矛盾問題。要勇于革故鼎新、推陳出新,沒有先例可循就創造先例,沒有經驗可資就探索經驗,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在內蒙古大地蔚然成風。(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