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內蒙古:因地制宜解碼“雙碳”,各地有千秋_今頭條

                  2022-12-30 20:51:12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30日電(奧藍)隨著《內蒙古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施方案》等方案在內蒙古的發布與實施,內蒙古各地推動落實“雙碳”工作邁上新臺階。


                  【資料圖】

                  30日,記者從內蒙古黨委宣傳部獲悉,2022年以來,內蒙古已有不少地區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

                  擁有上億畝草原和蓄積量2.88億立方米森林的呼倫貝爾,被公認為內蒙古碳匯基礎好、潛力大的盟市。近年來,呼倫貝爾一直致力于林草碳匯項目的開發,并于2022年11月成立內蒙古首家碳匯交易協調服務中心。

                  該中心主要承擔與碳匯交易相關的協調服務,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技術支撐,協助開展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的核算等工作,同時還要探索符合呼倫貝爾實際的碳匯交易模式。

                  而擁有內蒙古最大鋼鐵、鋁業、裝備制造和稀土加工企業,并且是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的包頭市,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讓金融資本在助力“雙碳”工作中開展了諸如企業綠色公司債、碳匯交易流動資金貸款、綠色信貸等探索與嘗試。當地還推動政銀企對接,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氣候友好型項目。

                  目前,包頭市正在組織編制《包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及平臺建設項目方案》,旨在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項目實施后可以實現項目交易、氣候投融資項目識別、環境效益測算、信貸融資對接等一體化服務。

                  在以能源儲備聞名于世的鄂爾多斯,“碳監測”成為關注焦點。自2021年9月被納入全國碳監測評估試點城市之后,鄂爾多斯隨即成立專項工作組,安排2500萬元專項資金保障,開始了本地化碳監測及碳核算校驗技術體系的探索之路。

                  截至目前,當地已形成鄂爾多斯市溫室氣體遙感監測歷史數據集,并開展數據分析工作。

                  2022年,鄂爾多斯將49家發電企業納入2022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且印發《鄂爾多斯市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監督管理實施方案》,提出了嚴格項目審批、摸清碳排底數、提升監管力度、加強監管執法隊伍建設等具體措施。

                  同是資源富集的烏海市,則將發力點聚焦于減污降碳協同路徑研究。

                  2022年,烏海市圍繞工業綠色升級、能源結構優化、交通低碳替代、基礎設施改造、環境協同治理等,量身定制提出20余項優化路徑,并建議從源頭防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制度。

                  在烏海,減污降碳不僅是企業的必修課,還鼓了民眾的“錢袋子”。2022年6月,內蒙古首個普惠公眾平臺“烏海碳普惠”小程序上線,用戶通過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軌跡,獲取碳積分并兌換低碳好禮。截至11月,“烏海碳普惠”用戶累計在平臺上完成低碳任務次數11263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85噸,相當于植樹211棵。

                  這“雙碳”浪潮中,不僅盟市表現亮眼,部分旗縣的表現亦可圈可點。比如,正在持續推動低碳旗縣試點建設的包頭市達茂旗。

                  達茂旗自2021年被列入生態環境部“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內蒙古低碳旗縣和零碳園區雙試點以來,動作頻頻。

                  該旗在積極打造綠色清潔能源供給體系、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之余,不僅建成內蒙古首家碳排放管理平臺,還在內蒙古率先實現重點產廢企業固廢物聯網管理,轄內巴潤工業園區遠景零碳產業園目前也已開工建設。

                  “在建設中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內蒙古黨委辦公廳副主任周顯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內蒙古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打造全域生態安全格局。”

                  標簽: 生態安全 呼倫貝爾 實施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