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詳情

                  天天微頭條丨疫情下,我們特別是年輕人該怎么辦?

                  2022-12-29 21:04:29來源:魯國平先生微博


                  (資料圖片)

                  疫情將近三年,國家的防控政策始終遵循的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避免了重大的人民群眾生命損失。而最近隨著新冠病毒毒性減弱、傳播力增強,政府審時度勢,及時調整防控措施,特別是“二十條”和“新十條”,統籌兼顧保民生、保經濟與保健康,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非常符合當前現實防控形勢的需要。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后的十里路最關鍵,也是最需要體現我們的精神力量!經過三年的斗爭,我們不用再像以前那么驚慌失措了,應該樹立必勝的信念!

                  當前,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所以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我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盡管距離戰勝疫情又近了一步,但新冠病毒不會主動消失。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很多地方經歷了感染高峰,各級政府在花大氣力解決群眾缺醫少藥等問題,醫療系統也在全力運轉救治患者。那么作為身處疫情下的我們,特別是年輕人該怎么應對呢?

                  首先,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我們特別是年輕人應該胸懷天下,積極投身這場偉大的抗疫防疫的人民戰爭中,勇于主動接受時代風雨的洗禮,敢于經受困難的考驗,無論是在哪行哪業,無論是做志愿者還是本職工作,都要負起使命和職責,同時也要盡力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以及身邊人。

                  其次,樹立個人信心非常重要。我對年輕人或學子的建議是,保持自我身體的健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保有不屈不饒的韌性,這是排除各方面困難的基礎,有了困難可以向親戚朋友老師同學醫生甚至組織上尋求幫忙,不要憋在心里,大家相互幫忙,很多困難就不是困難,有時候出去走走和知心朋友聊聊天也許就能走出消極低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受疫情影響,青年學子這三年的學習環境很不穩定,學習效果也會因人而異。有人戲稱:寒窗苦讀十年,一朝在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過了獨木橋,沒想到只是為了上個網課。我覺得,越是在這種環境下,個人越要認真努力勤奮,提高自律自理自學能力。

                  再之,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想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送給在課業、就業等方面壓力重重的年輕人們!是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善于把外部不利條件轉化為內生動力,多想辦法,少抱怨。沒有多少困難是解決不了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是今后國家承前啟后的棟梁!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里,筆者希望每一個年輕人包括年輕學子都能愛國家,愛人民,明辨是非,勇毅前行!

                  深信只要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難倒偉大的黨和政府以及英雄的中國人民!最終勝利必將屬于我們!

                  標簽: 每個時代 屬于我們 綜合考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