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云網融合優勢,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供云會議、云課堂、大喇叭、視頻監控、智能門磁等“5G+”智慧應用,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如運用云端技術搭建起“空中直播課堂”,實現5萬名師生同上“開學第一課”,確保“停課不停學”。
在“十四運會”通信保障中,陜西公司發揮“5G+云網”強大的資源布局能力,創新推出5G智慧場館、5G智慧觀賽、5G云制播等信息化服務,以硬核科技打造首屆“5G全運”。依托5G定制專網、5G切片技術以及天翼云陜西邊緣云資源池等,搭建賽事公用信號通信系統,首次使用8K直播,賽會內容在各大媒體觸達78億余人次,打造5G云制播,實現全國首個“5G+視頻采編+專網傳輸”場景。基于“5G+AI+VR”等新技術,量身定制了自由視角、VR直播、多視角三種智慧觀賽模式,多角度真實完美還原運動細節,實現“智慧觀賽”。
【資料圖】
在秦嶺保護中,陜西公司發揮“云網數業安端”能力優勢,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提供智慧管山、落地應急指揮調度、實時監測預警、可視化管理等應用,全面賦能秦嶺生態保護,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鄉村振興中,陜西公司綜合運用5G大數據技術結合云網融合、網絡安全等,提供智慧黨建、智慧廣播、平安鄉村等數字鄉村應用服務,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唱響鄉村“致富曲”,織密“智”安防控網,助力農村地區產業、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
遙想十年前,杭州移動4G網絡投入應用,打造了全國第一條4G覆蓋的公交線路。那時,還有學生和上班族專程前去乘坐,只為體驗一段手機高速上網沖浪的時光。杭州移動的網絡規劃主管岑曙煒記得,“當時我們在杭州B1快速公交線上推出4G網絡的免費體驗,受歡迎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真的是人山人海。這是全球第一條TD-LTE制式的公交快線,坐在車上,手機上下載速度一路飆升,最高達到80MB/s。”
在此之后,杭州移動又陸續推出了4G網絡杭州全城體驗、4G業務首發、4G規模應用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面對杭州4G創新試驗的成功,杭州移動并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以岑曙煒團隊為代表的通信人,又積極開展面向5G的4G+網絡技術演進工作,努力讓“5G看中國,中國看杭州”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十年后,杭州移動實現了杭州地鐵的5G網絡全覆蓋,地鐵乘客可以隨心暢享5G服務,其下行網速也能達到700MB/S,相比十年前提高近10倍。正是憑借5G整體覆蓋、城市道路和地鐵場景的優異表現,杭州在中國通信院“2021年度第一期全國移動網絡質量專項評測”中,一舉獲得“各場所網絡質量卓越城市”“主要道路5G網絡質量卓越城市”“地鐵場景5G網絡質量卓越城市”三大獎項。
今年,也就是5G牌照發放的第三年,杭州移動5G分流比(5G流量占全網流量的比重)連續率先實現20%、30%、40%三階突破后,于近期再次率先達到50.31%,實現全網一半以上的流量分擔,5G網絡已然成為杭州的主力承載網絡。
中國聯通從2018年開始啟動6G研究,聚焦6G愿景與網絡架構、6G無線關鍵技術方向,持續開展無線技術創新、專利布局,牽頭行業標準化工作,積極開展技術原型設備聯合研發,探索6G技術向5G應用方案。經過4年多的發展,在6G愿景、核心技術攻關、標準化、行業引領和研究生態方面全面布局,在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一體化等高價值方向上形成一定影響力。
中國聯通2021年3月發布《中國聯通6G白皮書(V1.0)》,提出以“智能、融合、綠色、可信”為主要特征的6G DNA愿景。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7項,牽頭CCSA在6G候選技術領域立項10項。
中國聯通牽頭完成業內首個智能超表面技術外場測試,驗證了該技術能夠重構基站和商用終端之間的無線傳播環境,以極低能耗成本切實提升網絡深度覆蓋能力,為移動網絡超高體驗新型業務提供變革性無線使能技術。中國聯通還聯合“產學研用”伙伴,完成了全球首個通感融合外場測試。
中國聯通是IMT2030 6G工作組需求組副組長和無線組副組長單位,研究成果持續輸入IMT2030相關白皮書和技術報告;是毫米波太赫茲產業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持續推進國內高頻產業生態。中國聯通牽頭組織智能超表面產業聯盟(RISTA),先后得到了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信通院、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等百家企事業單位的熱烈響應,推進RIS相關的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落地;牽頭組織了太赫茲、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行業論壇,牽頭成立“高頻通信聯合創新實驗室”。
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發揮國企的社會責任感,與產業連相關方協同,更好地推動6G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鏈發展,為我國6G持續領先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標簽: “十四運會”通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