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扣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目標,全力當好“科技興蒙”行動領頭雁,持續推動首府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
創新氛圍呈現新氣象。一是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我市先后制定出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構建區域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呼和浩特市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加大激勵力度,營造出良好創新創業氛圍。二是全社會創新活躍度持續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我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到52.4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實現六連增,達到1.68%;截至7月底,2023年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3%;技術交易額3.8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8.7%。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我市、自治區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新增3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為乳業、草業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集聚國內外頂尖人才,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合力開展科研攻關等方式,協同加強源頭創新,產出高產奶牛種用胚胎技術、高產優質苜蓿新品種、非洲豬瘟亞單位疫苗等一系列標志性創新成果,創新平臺已經成為我市六大產業提檔升級的“加速器”。
科技企業培育邁上新臺階。我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上市企業”創新主體梯次培育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研發投入“三個全覆蓋”,目前覆蓋率達35%,遠高于自治區平均水平。全市高新技術企業46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13家,約占全區總量的三分之一,科技企業逐步成為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
科技合作和人才引育留用取得新進展。推深做實“科技興蒙”行動,借助國內高水平創新力量推動區域創新中心建設。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培育建設西安交大內蒙古研究院和“東數西算”實驗室;持續完善合作機制,在北京建立人才飛地和飛地實驗室、新增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強化協作優勢互補,支持駐呼高校院所新成果、新技術優先在首府落地轉化,舉辦“蒙科聚 強首府”項目路演,實現成果落地11項,協同創新已成為提升城市內生發展動力的“強引擎”。
記者 武子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