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2023年7月、8月“青城好人榜”

                  2023-09-09 09:05:46來源:青橙融媒


                  冷冰,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讀研究生

                  畢恒明,出租汽車駕駛員(退休)


                  (資料圖片)

                  張明明,內蒙古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營業部收派員

                  張善榮,現兼職呼和浩特市美團外賣(金宇站)騎手

                  李海寬,呼和浩特市扎達蓋公園綠化工人

                  高鷹,土默特左旗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

                  王小紅,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小黑河鎮金河社區黨支部書記

                  戚國滿,清水河縣教育局職工

                  劉翠女,清水河縣老牛灣鎮老牛灣村村民

                  李子華,樂行公司出租車司機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文明辦組織開展的“青城好人榜”評選活動評出了2023年7月、8月“青城好人榜”。

                  入選好人有: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兩歲孩童生命的醫學生冷冰;義務送考十八年,幫助小區改善環境的退休“的哥”畢恒明;融入居民暖心送件,雨中“擺渡”接送路人的快遞員張明明;巧用醫學知識沉著救人的“00”后外賣小哥張善榮;在湖水淤泥中前進,挽救落水女孩生命的綠化工人李海寬;多方檢索布展烈士故居,深耕紅色遺址保護的文物保護人高鷹;解決居民實際訴求,發動力量尋找走失孩童的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小紅;悉心照料臥床母親,時時刻刻幫助鄰里的戚國滿;三十年照顧患病婆婆,恪守孝道勤勤懇懇的好兒媳劉翠女;拾金不昧顯擔當,主動尋人還物的“的哥”李子華。

                  一、助人為樂

                  2023年5月17日,內蒙古醫科大學學生冷冰順利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183毫升,為年僅兩歲的小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冷冰成為全國第15230位、自治區第151例、呼和浩特市第1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作為一名醫學生,在校期間,冷冰除了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還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2019年6月,他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當看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手冊時,經過認真的了解,他決定加入中華骨髓庫,并填寫了《志愿捐獻者登記表》,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2022年7月,冷冰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詢問是否愿意捐獻。當了解到非血緣關系的HLA相合率極低,且不同種族人群間的HLA相合率更低的情況時,冷冰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同年9月底,冷冰做完捐獻前的體檢后,等待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通知。但是由于疫情突發,捐獻未能進行。2023年3月,患者醫院重新發出捐獻申請,希望冷冰進行第二次體檢,繼續捐獻造血干細胞,在得到通知的那一刻,他全力配合,以最快的時間完成了第二次捐獻前體檢,最終挽救了兩歲小患者的生命。

                  從1989年經營出租汽車到2011年光榮退休,如今仍然活躍在出租汽車行業這個大家庭里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車行業志愿者聯合服務隊副大隊長畢恒明。

                  2013年,畢恒明參與組織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車行業志愿者聯合服務隊,現有隊員320人。2015年,他連續兩次前往和林格爾縣大紅城鄉看望貧困家庭和困難老黨員,為他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19年3月,他號召各行業560人參與無償獻血,并多次深入賽罕區黃合少小學,為該校建立圖書室,給貧困學生家庭送去生活用品等物資。熱心公益的畢恒明連續十八年組織義務送考、十七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今年71歲的畢恒明,在回民區通道北街團結公寓住了20多年,由于小區地處臨街商鋪的背面,每天臨時停放的外來車輛占滿了小區本就不大的空地,他作為居民代表與商鋪協商,最終商鋪決定出資新建電動門,規范了外來人員、車輛隨意出入小區的情況,使小區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在團結公寓沒有物業的情況下,居民們推選畢恒明為業委會代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居民與商鋪之間的矛盾逐漸化解,鄰里關系得到了極大改善。

                  張明明于2017年入職順豐公司,這一干就是6年。張明明所服務的區域,老年人居多。剛接手這片區域時,他就思考如何能用更好的工作方式幫助客戶,“老人們怕累,需要特別的照顧,我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到這點,他便立刻行動起來。送件時順手幫大媽提個菜,幫大爺扔個垃圾,在一次次的收派作業中,張明明逐漸融入到了小區居民的生活中。

                  2023年8月1日,呼和浩特市連續下了幾天雨后,烏蘭察布路丁香花酒店門口的路面積水嚴重,想要過馬路回家的行人被困在了馬路邊,車來車往,被困的行人十分無助。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一輛順豐快遞三輪車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同時一句貼心的問候,一聲暖心的呼喚隨之而來:“大家好!是不是要過去呀,順豐的三輪車雖小,但也可以是船,我載大家過去!”張明明出現在了大家面前,化身“擺渡人”,開始了自己的“擺渡”作業。隨后,老人,孩子……一個個坐上了順豐三輪“擺渡車”,一個平凡的身影,忙碌在一趟趟的接送路人的往返之中,汗水、積水浸濕了衣服、鞋子……看到所有人都安全通過了積水的馬路,顧不得回應路人的感謝,想到車里還有未送完的快件需要盡快送到,張明明抹了一把臉上的水漬,無聲的離開了,繼續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二、見義勇為

                  張善榮是內蒙古醫科大學2019級護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現兼職呼和浩特市美團外賣(金宇站)騎手。2023年7月11日9時左右,張善榮送餐途經賽罕區桃李巷時,看到一位老人趴倒在馬路邊,臉下面有大片血跡,便急忙上前查看。情況緊急,張善榮沒有絲毫猶疑,上前把趴著的老人翻過身呈仰臥狀后,迅速進行急救幫助傷者恢復基礎的生命體征。學醫4年,在急診科待過的張善榮看到傷者后第一時間摸了摸他的頸動脈,確認呼吸。因為擔心傷者窒息,他先清理了口腔異物,開始做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時,張善榮發現傷者口腔里還有異物,正準備繼續清理時,救護車趕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張善榮默默離開了現場。

                  李海寬是扎達蓋公園一名普通的綠化工人。在端午小長假值班期間,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女孩兒。

                  2023年6月24日下午,扎達蓋公園保安人員在北島湖邊巡邏時,發現湖面有不明“漂浮物”,立刻喊來附近的綠化工人李海寬、徐貴貴,兩人迅速下水查看情況,發現“漂浮物”是個女孩兒,立刻讓岸上的保安撥打了120救助電話并報警。落水女孩兒被發現時已不再掙扎,情況十分危急,當李海寬的手抓到女孩兒的一刻,孩子哭了。知道孩子還活著,他和同事一心只想著孩子的安危,立即開始施救,上了岸的徐貴貴從車上找來了麻繩,綁在一個鐵鍬把子上,將繩子奮力扔給湖里的李海寬。李海寬將繩子綁在女孩腰上,徐貴貴在岸上拉,李海寬在水里推,人工湖水深2—3米,夏季湖邊蘆葦叢生,湖邊水底淤泥堆積較厚導致無法站立,李海寬幾次險些滑倒陷入泥里,幾經努力,孩子一步步靠近岸邊,最終,在保安的協助下孩子平安上岸,看到孩子并無大礙,李海寬才松了口氣。

                  上岸后的李海寬一邊認真傾聽孩子訴說,一邊耐心開導,安撫孩子的情緒。隨后派出所民警和醫生趕到,檢查了孩子的身體并無大礙,通知家屬把孩子帶回了家。

                  三、敬業奉獻

                  高鷹是一名愛鉆研的考古專業畢業生,2018年通過呼和浩特市“人才引進”到土左旗工作,正趕上榮耀先烈士故居準備進行布展,于是他承擔了展覽內容的具體編寫任務。為了盡可能掌握榮耀先烈士的生平事跡,不漏過任何有價值的線索,除了現有的基本資料外,他還通過線上文獻檢索,并自費購買一些書籍,基本收集齊全了制作展覽所需的必要資料。在線上檢索文獻時,高鷹發現土默特左旗檔案館可能收藏有榮耀先烈士的書信真跡,于是順藤摸瓜,在檔案館找到了1924年榮耀先在北京蒙藏學校學習期間寫的信件,并通過自己琢磨的方法最終進行了高仿真復制展出。2019年,榮耀先烈士故居完成布展對外開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019年,高鷹與社會各界關注紅色文化的愛好者們組成了大青山紅色遺址尋訪志愿者團隊,開始對湮沒在深山中的抗戰遺址進行尋訪,兩年間共組織了5次尋訪活動,探訪各類紅色遺址三十余處,新發現紅色遺址十余處。2021年開始,高鷹又積極投入到紅色遺址立碑保護的工作中,他經單位向上級部門爭取了22套紅色遺址保護標志石碑,通過整理調查尋訪資料、查閱黨史書籍,逐一確定名稱,并為每塊碑撰寫了說明。要想把重達幾百斤的石碑安放在道路不通、各自分散的遺址上非常困難。高鷹通過和施工方共同想辦法,將石碑分成兩種方式運送,最終完成安放組裝。安放工作幾經曲折,2022年6月30日,最后一批革命文物保護標志石碑安放完成,共計安放了24套(安裝的過程中,新發現2處重要遺址,經高鷹與施工方協商,加之施工方也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免費贈送了2套石碑)。

                  王小紅擔任小黑河鎮金河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全面摸排掌握社區基本情況,努力提升轄區人居環境。金河社區為平房區,管理人口過萬,但社區內規范化垃圾點較少,社區結合垃圾處理現狀,積極與環衛部門溝通,最終爭取到10個垃圾桶。5月初,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時發現社區東邊的主路北端存在大量建筑垃圾,導致道路被堵。經了解,居民因北端路面積水,基于保護自己沿路房屋不被水淹而在路面傾倒了大量建筑垃圾。王小紅接訴即辦,立即組織測繪人員解決積水問題,最后通過修建積水中轉井、下埋排水管道解決了居民訴求。5月26日,居民訴求解決后同意清理路面建筑垃圾,最終“斷頭路”被打通。

                  王小紅還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尋找到了轄區內一名走失的男孩。7月25日,一則男童在玉泉區南湖濕地公園附近走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發了全城轉發尋找。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玉泉區小黑河鎮金河社區傳來好消息:男童找到了!原來,7月24日晚上,金河社區網格員武曉文在巡查中摸排到轄區未成年人張某甲在當日下午走失,于是第一時間上報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小紅,王小紅立刻動員大家在各個平臺轉發尋人啟事。當日22時許,社區第十二網格網格員張雪峰發現走失男童曾在煉油廠附近的加油站出現過,王小紅趕到現場后,發現走失男童與另一名未成年人張某乙已經結伴離開,于是立即報警。直到7月25日早上,孩子還未找到,社區及時擴大尋人啟事發布范圍,尋找孩子。當日13時許,社區收到玉泉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大要案中隊通知,在和林格爾縣發現了張某甲、張某乙行蹤,并將二人移送到小黑河派出所。在得知張某乙家庭比較困難的情況后,王小紅為張某乙送上了300元慰問金,同時對其進行了安全教育。

                  四、孝老愛親

                  戚國滿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在生活上,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侍奉著父母雙親。戚國滿的父母從偏僻鄉村搬到縣城與他們居住已有16個年頭,父親多年患陳舊性肺結核,呼吸困難,現轉為多發性慢阻肺病,膝蓋骨質增生嚴重難以行走。母親先天視力很弱,患高血壓,白內障,身體虛弱,不能下地勞動,生活不能自理。2022年8月23日早上,戚國滿母親突發腦出血,經醫院救治,雖沒有生命危險但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長年臥床。他不分晝夜,悉心照料。為了能給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營養的菜肴,戚國滿每周計劃著菜譜每天換著樣兒按時按點為父母做可口的一日三餐,每天給父母測血壓、測血氧、換洗被褥、洗頭、洗臉、洗腳、擦洗身上、剪指甲、接屎倒尿等等。休息時間還經常推輪椅陪老人聊天,按摩全身,長期的悉心照料使得母親的身體有所好轉。

                  他把鄰里關系也處得非常融洽,鄰居有年邁的老人,還有殘疾人,他時常給他們送一些水果、蔬菜,還幫他們代購米面;他家窯后住著一位90多歲的老人,有一年下大雨,他們住的山坡正發山洪,他冒雨到窯后觀看山上的洪水情況時,發現山坡上的洪水正往老人家里倒灌,他不顧大雨滂沱奮力進行搶修,最終使山洪引入下流,保護了這位90多歲老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劉翠女是清水河縣老牛灣村的一位普通婦女。19歲嫁到老牛灣村,與丈夫共同育有子女3個,現贍養在世老人兩位,婆婆現已101周歲了,她的婆婆在1993年半身癱瘓,時至今日臥床30年。婆婆只有一個兒子,30年來一直是劉翠女這個唯一的兒媳婦在照料,婆婆癱瘓在床完全不能自理,她不嫌臟不嫌累,洗衣做飯、端水喂藥、把屎把尿,不離不棄,視婆婆如親生母親。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婆婆3年后竟然可以拄著拐杖下地走路,一家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如今,30年過去了,她的婆婆已是百歲老人,生活已不能自理,而劉翠女也60歲了,滿頭白發,躬彎了腰背,她卻一如既往地照顧著婆婆。她不僅是一位好兒媳,也是一位好妻子。幾十年來,除了勞作勞累,更可貴的是,她從無怨言,對丈夫十分包容、體貼、關心,默默承擔了家里所有的事情,讓她的丈夫完全無后顧之憂。

                  五、誠實守信

                  7月16日10時左右,一名女乘客在呼和浩特市綠地領海附近乘坐李子華運營的出租車時,不慎將文件包落在了車內。由于文件包的顏色與車的座套顏色相似,且包放在了后座司機背后的位置,屬于視覺盲區,所以李子華當時并沒有發現。經過后面搭載的乘客提醒,李子華才發現了這個遺落的文件包,在看到包里整齊捆好的10萬元現金時,李子華的第一反應是趕緊聯系失主歸還,李子華心想:失主肯定很著急,10萬元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他立刻把此事上報給所在的出租車公司,同時電話報警并駕車前往騰飛路派出所,親手將失物交給警方,希望民警可以盡快找到失主。李子華說自己從業二十多年,多次遇到乘客遺落物品的情況,每次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及時歸還乘客。



                  標簽: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老年人健身秧歌交流活動舉辦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