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回民區踏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鼓點,交出了穩中有進、穩中優進的成績單:
(資料圖片)
1-6月回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9.6億元,同比增長11.8%。13家規模以上工業(含綜保區3家)累計產值為26.24億元,同比增長8.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
經濟指標增長提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整體看,回民區經濟運行呈現持續回升向好、逐季加快恢復的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回民區鳥瞰圖
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是回民區始終聚焦高質量完成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以“強首府”工程為抓手,找準發展定位,保持戰略定力,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立足“一區一帶”,全力建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城區、綠色生態宜居發展城區、基層治理創新發展城區、文化旅游特色發展城區“四個城區”,打造首府現代化消費中心,聚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從滿目蒼翠的大青山前坡到綠蔭掩映的街道社區,從碧池清水到田間地頭,回民區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干事景象,隨處可見的喜悅笑臉和奮進姿態,折射出回民區高質量發展的成效與變化。
點燃重點項目“引擎” 激發躍升活力
年初以來,回民區在全地域全行業擴大招商引資,圍繞重點產業和優勢資源,精準招引龍頭、配套企業,加速產業集聚,延長產業鏈條,持續用力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一些文化旅游產業、農牧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優質項目相繼落戶回民區,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為保障引進的項目早投產、早達效,回民區成立了加快推進回民區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重點項目領導聯系制度、實行“一個項目、一名區級領導、一套招商專班”的“1+1+1”招商負責機制。同時,以建設數字政府為牽引,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前臺一窗受理,后臺并聯審批,內部流轉代辦,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使企業辦事從“找多個部門”轉變為線下找“一個專區”、線上找“一個入口”,實現了只進一扇門、一窗受理,切實提高了審批服務效能。通過“黨建+幫辦代辦”,建立“黨員亮身份、服務亮承諾、工作亮職責”工作機制,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分“黨員責任區”,將營商環境優化作為“承諾踐諾”的重要內容。
據統計,1—7月,回民區累計簽約64個項目,協議投資165.9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累計到位資金24.68億元,同比增長113%。
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回民區立足資源稟賦,聚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圍繞48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區和大青山146平方公里生態綠帶,堅持三產立區,做強現代商貿、總部經濟、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產業”。
現代商貿提質增效。圍繞48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區,做優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商業圈,完善基礎設施,建成首府第一個全域智慧停車系統,完成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打造轉角巷、寬巷子、舊城北門燒烤街三條特色網紅街,引入首店品牌,完成新華廣場地下空間互聯互通項目簽約,挖掘一批老字號,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全面點燃城市煙火氣。
“潮玩”轉角巷
寬巷子美食街
總部經濟集聚發展。圍繞“一軸兩園”發展戰略,布局大健康產業園和蒙海數字經濟產業園,引進醫療影像、醫學美容、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聚集產業勢能,形成產業磁場,有效帶動周邊及相關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并延伸至N個相關配套產業,打造鏈式完整、產能聚集、配套完善的現代產業園區。圍繞海西路商圈,進一步延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引進11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盤活綠蒙國泰閑置樓宇,打造了汽車城,擴展了金融保險、維修保養、汽車美容改裝等后市場。推動綜保區全面開展二手車進出口業務,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份額。
現代物流聯動發展。依托西、北兩個出城口,規劃建設東棚子、壩口子兩個物流集散地,構建快速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全面提升區域物流服務能力。同時,提升新暢鐵路、中全物流、中泰物流等重點物流園區貨運量和輻射力,推動物流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對接京東、順豐、韻達等快遞物流企業,增加末端配送中心。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回民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大青山146平方公里生態綠帶,將沿山一帶村落統一串聯起來,按照“一條綠帶、八個節點、一處一景、四季不同”的理念,讓自然生態、和美鄉村建設有效結合。在已打造段家窯特色小鎮、一間房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基礎上,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東烏素圖和西烏素圖村進行改造,完成了幸福泉、古樹廣場、杏花谷等節點建設,推出6條精品旅游線路。引入奇樂樂、呼哈農場等休閑游、體驗游項目,打響四季游、全域游品牌。以萬畝杏林產業為主,對生態進行修復和保護,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打響“杏福樹下”品牌,通過舉辦杏花節、采摘節等活動,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有效促進“農旅”“文旅”互動融合,使“杏福樹下”成為回民區特有的農文旅名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寫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今年以來,回民區以“品”建區,以“質”鑄區,實施基礎設施、宜居環境、城市更新和綠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斷頭路”、建設口袋公園和城市綠道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東烏素圖村杏花谷
全面強化基層治理。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基層治理,回民區緊扣“小網格、微服務、精管理、大格局”服務理念,以網格為切入點,整合社會治理資源,持續推進“五社聯動”,拆分新增7個社區、優化調整897個網格,構建“一張網、全覆蓋、無死角”管理新格局。通過打造奔騰社區等示范樣點,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提升社會治理成效,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改造后的呼鋼小區
教育事業提質升級。圍繞“九校七園”的三年規劃,通過與呼市一中、海亮教育集團、財經大學合作辦學等,建立3個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已完成一中初中部、鐵三小、四十中、貝爾路小學西校區和第六幼兒園、六幼一分園及二分園、回二幼東方樾幼兒園、三幼濱海陽光幼兒園“四校五園”,新增學位4800個。通過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現代化教育理念,徹底扭轉教育布局“南多北少、東強西弱”格局。同時,公開選聘年輕副校園長,招錄優秀教師,優化師資力量,辦有特色的教育,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今年將繼續完成3處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和惠德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養老服務站點總數上將達到63個。成功運營“2+X+N型”“醫養結合型”“站點式”“物業+養老式”“機構延伸社區式”等養老服務模式,搭建社區公共服務、市場有償服務、社會組織的社會化服務、公益志愿服務互補共融、多元參與,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實現全區養老服務能力全覆蓋。
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
醫療衛生保障事業加快發展。盤活閑置樓宇,發揮區域集聚醫療資源、醫療企業的優勢,推動總部經濟落地,打造大健康產業園項目。全力推進回民區醫院改擴建和自治區中醫醫院項目落地,建設2個社區醫院;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實鄉村醫生、社區醫生等公共衛生隊伍。加強對留守兒童、殘疾人、困難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幫扶,切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這一系列聚焦民生實事、提升民生福祉的舉措,不僅為加快回民區高質量發展探索了新路徑,也得到了回民區各族群眾的點贊,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從點亮一個點位,到帶動一個商圈,再到升騰整個城市的煙火氣;從興起一個產業,到帶富一方百姓,再到轉化為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從一個個項目建設的“加速跑”,到提升福祉惠民生,再到以實際成效把教育、醫療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一組組“躍動”的數據,無不彰顯出回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站在回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回眸,全區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難題、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擦亮了“魅力回民區”名片,奏響了“詩和遠方”的優美樂章,更刻下了回民區各族群眾滿懷豪情奮斗不息的深深印記。
青橙融媒記者 祁曉燕 通訊員 李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