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地大物博,豐富的文化資源更是讓人叫絕。剛剛結束的暑假,孩子們解鎖了新的游覽博物館模式——在夜晚的徐徐清風中,走進首府的多家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課余生活。
(相關資料圖)
尋找夜明珠
沉浸式學習礦石知識
8月26日18時30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在外展廳礦石園舉辦了“寶石大會——消失的夜明珠”公益科普活動。此次活動以巖石礦物為主題,采用闖關形式,開展“情景解謎”戶外研學。在科普老師們的帶領下,讓孩子們置身于夜間的礦石園環境中,近距離接觸園區珍貴的礦石標本,直觀了解內蒙古特有礦物;通過不斷發掘線索和提示融入故事背景之中,親眼目睹黑暗中熒光礦石呈現的驚人視覺沖擊,在歡樂中獲得美的享受,增進孩子們對自然科學認識的了解,提升邏輯思維和觀察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埋下求知的種子。
沉浸式體驗夜宿博物館
“分別跟好自己隊伍的老師,我們先去了解礦石?!?0多名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奇妙的尋寶之旅?!昂⒆觽?,只有集齊了寶盒里的6種礦石,我們才能找到最大的夜明珠,有沒有信心?”“有!”在一聲聲有力的呼喊聲中,孩子們興致滿滿地開始尋寶,沿途了解了玄武巖、沉積巖、硅化木等礦石知識。當夜明珠吸收了手電筒的燈光以后,在黑暗的夜色中閃閃發亮,孩子們連連驚呼,為這場寶石大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了解,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是一座館園結合的自然類博物館。室外礦石園面積13500平方米,有103件展品,集中展示了能源、金屬、非金屬等優勢礦產和典型構造類巖石特征,囊括了內蒙古自治區既有典型性、代表性,又有觀賞性、科普性的各類巖石。礦石園既是自然博物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展覽、科普的重要場地,更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探索礦石園,認真做筆記。
據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副館長王志利介紹,從2018年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開館以來,就一直在舉辦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動,如科普入校、科普下鄉、科普入館、公益課堂等。“此次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不僅能看到平時不常見的礦石,也能夠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希望孩子們能夠以此契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同時了解我們內蒙古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提高他們對探索自然的興趣?!蓖踔纠f。
此外,他表示,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戶外研學越來越成為科普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把研學作為“學”與“游”的有機融合載體,深入挖掘自然資源標本、藏品及相關科學研究工作成果資料等資源,靈活運用陳列展品、結合時下文化潮流、持續創新自然科普研學活動新形式,讓廣大參觀者更好地了解歷史、認識自然,促進自然文化知識的積累、綜合素養的提升,營造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良好社會風尚。
夜宿博物館
“博物館奇妙夜”超級精彩
“博物館的文物晚上會說話嗎?”“那些恐龍化石會不會變成真的?”相信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會好奇有許多文物的博物館在夜晚關燈以后是什么模樣。別著急,首府的幾家博物館都推出了夜宿博物館的活動,不光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更讓他們有機會探秘夜間博物館,感受“博物館奇妙夜”。
參觀恐龍標本
“今夜,‘精英小部落’請集合!來到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遠古內蒙古’展廳,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史前,并夜宿博物館,探索生命從遠古走來的奧秘!”看著海報上的宣傳語,就連呼和浩特晚報記者都有點兒心動了。8月26日恰逢周六,18時許,9歲的強強和他的哥哥拉著行李箱結伴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參加夜宿博物館的活動??粗麄冃⌒〉纳碛?,媽媽烏蘭說:“孩子們自從在幼兒園參加過一次夜宿幼兒園的活動后,就對這樣的集體生活特別向往。這次讓他們一起參加博物館的活動,不光訓練膽量,還能學到自然、歷史知識,一舉兩得,我們做家長的非常支持。”
“看看我的夜明珠亮不亮。”
據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夜宿博物館的活動自開展以來很受孩子們歡迎,目前已經成為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常態化活動,每周六都會舉辦,每一場最多容納60人?!昂⒆觽儠Q上適合場景的服裝,沉浸式體驗‘遠古內蒙古’的氛圍。在活動環節中,我們設計了‘解密三葉蟲’來拉近孩子們和古生物的距離;還有‘真假狼鰭魚’則是開動大腦、提倡孩子們團隊合作;要圍著篝火跳舞慶?!幌⒌纳@些精彩有趣的科普環節,能夠滿足孩子們對‘博物館奇妙夜’所有的想象。”該工作人員說。
“快看,夜明珠找到了?!?/p>
除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外,內蒙古博物院也推出了類似的夜宿博物館、探秘遠古世界的活動,塑造全新的博物館參觀體驗,點亮城市夜色。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剛剛結束的暑假里,呼和浩特博物館、將軍衙署博物館也都開啟了“博物館之夜”的相關活動,有不少孩子跟著父母打卡夜間博物館,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王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