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巷
永盛錢幣博物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個大盛魁,半座歸化城”。走進大盛魁博物館集群,游客可以沉浸式徜徉博物館,與千年文物對話,在一步一景間探尋文化的魅力。整個園區將國風文化中的視覺元素與傳統古建筑美學完美結合,隨處可見清代風貌的建筑,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
大盛魁博物館集群位于大盛魁文化創意產業園北區內,占地面積約1.65萬平方米,于2014年建成。去年8月,玉泉區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非國有博物館集群發展思路,啟動大盛魁博物館集群建設工程,對園區整體管網、消防、安防、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重新規劃博物館區域8個。在保留馬頭琴博物館、元盛德舊址私人院落的同時,引進永盛錢幣博物館、永盛陶瓷博物館及書畫展等,打造集合多類型展館為一體的博物館集群。同時,完成了院落內廊道鋦瓷、金繕、木雕、剪紙、金銀剪紙及古物修復等7家店鋪招商工作。
“大盛魁是清代在內蒙古草原上崛起的中國最大跨國貿易商號,經過歲月沉淀,散發著古老文化氣息,這里的一磚一瓦都在向游客講述著歸化城的人文故事,閑暇時我就穿著古裝來這里進行短視頻拍攝,我想用鏡頭把家鄉的美景展現給更多的人。”市民張女士是一名短視頻愛好者,也是這里的常客。
現在大盛魁文創園南區所在地,是歷史上歸化城商業文明的發源地和大盛魁總號駐地。清康熙年間,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在山西右玉殺虎口建立大盛魁商號,后將總部遷入歸化城。大盛魁以印票為主業,經營茶葉、牲畜、皮毛、藥材、日用百貨及票號等業務,貿易網絡遍布中、蒙、俄三國。商號從建立起歷經300年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奇跡。
沿著曲折蜿蜒的走道前行,映入眼簾的是永盛錢幣博物館,在這里能感受中國錢幣悠久歷史和背后的故事。永盛錢幣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坐落于自治區文保單位的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展出的錢幣藏品有1600多枚,涵蓋了從商周至今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展陳品種及檔次在國內同類博物館都名列前茅。
馬頭琴、四胡、三弦、 雅托克、火不思……在馬頭琴藝術博物館陳列著500余件蒙古族樂器及相關藝術品。這里還成立了內蒙古馬頭琴藝術博物館大師工作室,成為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民族樂器非物質文化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蒙古族馬頭琴藝術傳承驛站。
“內蒙古財稅文史館是名副其實弘揚內蒙古地區財稅文化、以財稅文化透視內蒙古歷史的‘窗口’。”市民王先生對內蒙古財稅文史館的展品贊不絕口。該館緊密圍繞“天下之財·國祚之鑰”建館主題,收集整理了有關財稅發展歷史的各種書籍、文物, 精心遴選出 800 余冊(件),于今年6月在大盛魁文化創意園北區免費展出。
在大盛魁博物館集群,除了可以盡情游覽各類博物館,還能在非遺巷里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大盛魁博物館集群經理王國光介紹說:“非遺巷共經營7家總計18間商鋪,均為非遺內容,包含剪紙、銀飾制作、木雕、金銀版畫、精點心、皮藝、金繕、鋦瓷等多類型非遺產品展示店。”
青橙融媒實習記者 劉艷霞 文/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