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獲評“三級甲等醫院”、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掛牌“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院”揭牌儀式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院內舉行。這也是首府地區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重要進展。
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始建于1921年,前身是一所比利時公教醫院,名為歸綏公教醫院,198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并沿用至今。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成立于1985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8月1日,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獲評“三級甲等醫院”、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掛牌“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院”。在活動中,幾位接受采訪的市民表示首府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前來就診的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資料圖)
來自錫林浩特的吳瓊陪妹妹到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做肝膽外科手術。她說:“不久前,我妹妹到海拉爾旅游突發急性膽囊炎。在當地就診時,因為病情相對嚴重,醫生推薦到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就診,于是我們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飛機趕到了呼和浩特。來到醫院后,我們體驗到優質醫療服務帶來的安心,沒有繁雜的流程,從醫生接診到辦好住院手續開始治療節約了很多時間。住院后,我看到這里的醫護人員對待病人的態度特別好。”
在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種植科的手術已經排到了九月份。患者劉濤說:“我的右側下頜后牙缺失了2年,一直沒有做種植修復。現在種植牙的材料費和醫療服務費實現了雙降,我專門來市口腔醫院做口腔種植修復術。還帶了孩子一起過來,給他看蛀牙。”
隨著我市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市公立醫院就醫環境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院長張俊晶說:“我院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1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個;市級重點學科5個、重點建設學科8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13個、重點建設專科3個;自治區級質控中心1個,市級質控中心14個。醫院現擁有首府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學科4個,分別為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以及變態(過敏)反應科。為了讓市民不出遠門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醫院與北京世紀壇醫院、清華一附院、天津腫瘤醫院、浙大二院、北京阜外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眾多國內知名醫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建立外請專家坐診、手術指導、選送我院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建立專科聯盟等形式,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市第一醫院獲評三級甲等醫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還要從學科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績效改革、信息化技術改革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正式掛牌“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院”,標志著我市口腔衛生健康事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經過不斷發展,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的專業專科品牌影響力和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開展的特色診療項目有:顯微根管治療、隱形矯治、舌側矯治、瓷貼面美學修復、精密附著體、牙周系統治療和牙周手術、笑氣吸入鎮靜技術、頜面部腫瘤、創傷的規范化治療,以及逐步開展牙合面畸形的手術治療等。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門診量達6.03萬人次,尤其在口腔頜面外科領域,不斷突破發展,開展多項領先技術,持續推動口腔醫療服務規范化、微創化、舒適化、智能化。
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院長七十說:“此次醫院掛牌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院,將進一步推動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項目,充分發揮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療中心作用,推動優質口腔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有效促進全區口腔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口腔醫療服務需求。”
市第一醫院和市口腔醫院的發展變化是我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記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下一步,市衛健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五宜”高品質城市、深入實施“強首府”工程工作部署,繼續狠抓硬件建設,大力引進專業人才,在強化醫院規范化管理、轉變服務理念、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降低醫療費用等方面做工作,把掛上的牌子擦得更亮,為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記者 張秋焱
標簽: